作者介绍:
Josh Cohen乔希·科恩:任职于私人诊所的心理分析师以及伦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的现代文学理论学教授。他还是位在现代文学、心理分析和文化理论方面著有多部书籍和文章的作家。他经常为《卫报》(Guardian)、《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LS)撰稿。;.;译者。书评译人,曾获北京大学生影评奖、香港青年文学奖。著有文化随笔《21世纪的精神孤岛——我们和我们的精神世界》,译有《历史学是什么?》《诗人的思考:蒲柏、惠特曼、狄金森、叶芝》等。;.;校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学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硕士,译有《不存在的情人》《我亲爱的动物朋友》等。
内容介绍:
在崇尚工作、谴责怠惰的大环境下,拼命工作的人却并不健康快乐,在追求优质生活品质的同时,失去了生活。
——我们可以停下来吗?我们文化中“非做不可”的精神被根植于大部分人体内,以至于我们不能让自己听到,甚至很难去想象一个叫停的声音。
——我们要停下来了。在度过漫长的一天,经历过工作的高压熔炉,我们都听到了一个低沉的声音:“我太累了,能歇歇吗?”
伦敦大学教授、精神分析学家乔希·科恩在本书中和我们探讨了“什么都不做”的矛盾与乐趣,他发现当生活陷入僵局,“无所事事”竟成了一种自我成就的有效方式。而这样的方式,也贯穿了安迪·沃霍尔、奥逊·威尔斯、艾米莉·狄金森、大卫·华莱士等文学艺术家们“不工作”的一生。
作者将惰性分为四个类型:疲惫、懒惰、白日做梦、游手好闲。通过个人经历和他咨询室里的故事,带我们一探看似不合常理的处世法则下,蕴含的无限可能。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