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动力在于探索未知
…
9岁的那一年,你在干什么呢?
是在和猴儿一般的小伙伴们爬树摘果、下河摸鱼
还是学校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乖乖学生
17岁,人生的之一个分水岭
纵然如今人们对高考的定义已经没有那么“一考定终生”的偏执
可高考仍然是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过程
31岁,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尴尬的年纪
眼看着身边出双入对,儿女双全,自己却只能吃狗粮
小时候一起玩泥巴的小伙伴已经成了公司高管,自己却还在通宵加班拿着微薄薪水
可是,偏偏有这样一个人
9岁连跳N级考进了智力超常实验班,学着很多大学生都不一定看得懂的微积分
17岁大学毕业,拿到了世界最高学府——哈佛大学的博士offer
31岁就成了哈佛大学的正教授,一举创下哈佛最年轻华人正教授的记录
然而,这个足以让大多数人都怀疑人生的教授
在读书的时候却遭受过数不清的怀疑与质问
为了更好地做研究,或者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甚至不得不加入美国的国籍
尹希
尹希,一个打扮得像是艺术家一样的科学家,一个不愿意大家用“神童”来描述他的少年班学子
…
2015年9月4日,一则来自哈佛大学高能理论研究组的一则新闻让国内的媒体炸开了锅
这是一则只有一句话的新闻,“祝贺尹希晋升正教授”
升任教授,似乎也不是什么大新闻嘛
可是尹希不一样,生于1983年12月的他在成为哈佛正教授的时候才31岁
那么年轻的哈佛正教授,确实是让人有些望尘莫及
可对于尹希来说,他只是在做他自己喜欢的、想去做的事情罢了
虽然尹希并不喜欢“神童”这个称谓
可他确实是个极有天赋的孩子
尹希的父母都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毕业生
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结晶,两人对尹希格外爱护
当尹希读二年级的时候,他的妈妈就给他制定了详细的“周末计划”
周六学习围棋、学习画画,了解国粹,陶冶艺术情操
周日出去玩,逛公园,呼吸新鲜空气,接触大自然
内外兼修,松弛有度,妈妈给尹希安排的计划看上去很是合理
然而,小小年纪的尹希却不怎么“领情”
一般的孩子,有出去玩的机会,早就一溜烟儿跑得没影了
可妈妈却发现,尹希不仅不喜欢出去玩,还特别的宅
周日的时候,尹希总是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不仅如此,他还总是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
妈妈觉得很奇怪,便好奇地走到尹希身边,想看看他读的是什么书
这一看,可把妈妈吓坏了
才二年级的尹希读的不是什么连环画本,也不是格林童话,而是妈妈大学时候读书用的微积分课本
妈妈压根不相信自己二年级的儿子能看得懂微积分
一把夺下了尹希手上的书,妈妈说到,“我不相信什么空中楼阁,你没打好基础,不准看这样的书”
遭到训斥的尹希抬起头,对妈妈说到,“妈妈,你就让我看吧,我保证不会影响学习。我喜欢微积分,我觉得它很有意思。”
尽管尹希做了保证,不太放心的妈妈还是把那几本微积分的书锁进了阁楼
1993年,当时只有9岁半的尹希考入了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实验班(即少儿班)
全班30个孩子,尹希的年龄排在倒数第二,可他的成绩,却排在之一
北京八中的少儿班是专门针对智力水平超出一般的孩子,4年内学完6年的中学课程
然而,这已经很紧凑的学习安排仍然没有满足尹希
他不喜欢记课堂笔记,也不怎么喜欢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因为这样,他的妈妈隔三差五就会接到老师的电话
尹希(右)与同学
有一次,数学老师正在讲解一道几何题
班上其他的孩子都在奋笔疾书,记下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
可尹希却只是自顾自地看着书,一点都没有动笔的意思
生气的老师一个电话,又把尹希的妈妈叫到了学校
当妈妈回到家里的时候,脸色变得很不好
妈妈忍不住对尹希发了脾气,“你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
尹希与老师
尹希看着妈妈的眼睛,似乎不太明白妈妈为什么要发火
他说,“老师说的我都记在脑子里了,为什么还要记笔记呢?”
看到妈妈露出疑惑的神情,尹希找来了纸笔,将所有的辅助线一一画出
妈妈让他将详细的解题步骤写出来
尹希却说,“有了辅助线,解题步骤不就一目了然了吗,为什么还要写出来?”
尹希的回答让妈妈哑口无言
后来,老师也默许了尹希不记笔记、不写作业的行为,毕竟他总是考之一
尹希与老师同学们一起登香山
1996年,在少儿班读了三年之后
尹希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高考的准备
他不是北京户口,为了规避因此造成的不公平
他毅然选择了分数对全国统一要求的中科大少年班
那一年的9月6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新华社一幅报道“北京第八中学少儿班12岁的尹希以572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该校最小的一名学生”的新闻图片
同学们祝贺尹希提前考入大学
尹希在中科大待了5年
这5年时间里,他自由地吸取着想要得到的知识
他跟着物理系学习物理知识,也跟着数学系学数学
5年后,尹希完成了中科大少年班五年的学习
毕业时的尹希还不到18岁,他申请了美国排名前10的十所著名学府
很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多所高校都给他寄来了offer
尹希选择了哈佛,远渡重洋去了美国
而他也成为了那一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的年龄最小的学生
2006年,尹希拿到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同一年,哈佛大学为他打破了本校博士不能继续申请哈佛博士后的惯例
毕竟这样的人才,如果放走了实在太可惜了不是吗
尹希先后担任了哈佛大学物理系的助理教授、副教授
获得了2013年美国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
斯隆研究奖 由 斯隆基金会自1955年起每年颁发,奖励那些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年轻学者。有近百位该奖项获得者先后拿到诺贝尔奖。
2015年9月,这位曾经中科大里年纪最小的学生,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正教授
虽然在尹希的眼里,这只是给了他更多的自由空间,因为“即使几年做不出什么成果也不需要担心会被辞退,于是可以更大胆地尝试一些课题”
可在地球的另一边,中国却开始热烈地报道这位“哈佛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中国学霸”
尹希在上课
人们似乎总是会刻意去忘记一些事情
比如,曾经铺天盖地的对少年班的冷嘲热讽
1978年,在李政道的建议下,中国科技大学创办了少年班
这是一种针对早慧儿童的特殊教育模式
在少年班,那些智力超出一般人的孩子得到了更自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外界对于少年班的质疑从来没有少过
“神童要个性化成长,集中办班会毁了神童”
“少年班让少数人享受特殊教育,这是一种特权”
1985年,当少年班最盛行的时候
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12所高校都曾开办过少年班
可很快,这些少年班就都办不下去了
少年班学生在上物理实验课
“少年班学生毕业后出家”
“少年班学生窃信事件”
很多专家学者对少年班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甚至有人说,少年班是个完全失败的尝试
少年班就像是一场美丽的梦,很快就随风飘散了
到如今,整个中华大地之上,只有中国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还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
“神童”宁铂及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们
重重质疑声中,巨大的争议之下
从1978年到现在,中科大的少年班已经走过了39个年头
不管外界是否理解,人们都必须要接受,少年班事实上还是出了很多人才
百度总裁张亚勤,网游行业三朵金花之一的陈晓薇,还有这位年仅31岁就成为哈佛正教授的尹希,他们的身上都贴着“少年班”的标签
张亚勤——百度总裁,微软前总裁
少年班,听起来就像是书呆子的聚集地
然而这不过是人们的一种误解
尹希喜欢户外运动,马拉松、攀岩、登山,什么也没落下
如今的尹希,是被国际物理学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学家
和很多理论物理学家一样,他也研究着那些一般人看不懂的东西: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论中的超对称束缚态、与物质场耦合的Chern-Simons理论及其在M膜中的应用、高自旋场论及其在引力/规范场对应中的应用…
尹希在攀岩
他还有一个已经7岁了的女儿
事业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满
尹希就是个十足的人生赢家
他是幸运的,没有被国内的教育体制束缚,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可另一些孩子,恐怕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有人说,像尹希这样的早慧儿童,中国可能有28万之多
其中的大部分,成为了“仲永”,还没来得及发光都已经陨落
教育从来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应该“顺势而为”
反观如今的教育,似乎更多的却是“拔苗助长”
电影《少年班》剧照
如果不埋没那么多的天赋,“仲永”是不是会少一些呢?
_____________
内容为【SME】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