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互换灵魂读书感悟(父母的觉醒)

父母互换灵魂读书感悟(父母的觉醒)内容来自百度知道,未防止网站被判断未恶意推广网站,本文链接屏蔽。需要文中的下载链接,可以到百度知道搜索。

文章目录:

  1. 和父母互换灵魂读书感悟
  2. 父母的觉醒

一、和父母互换灵魂读书感悟

  通江县火炬镇回林小学五年级一班

  徐扬媚

  小时候我总梦想着长大,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爸爸妈妈却总说羡慕我们,想要回到小时候。假如有一次机会让我和父母互换灵魂,那该多好啊!

  今天早上我从床上起来发现这是妈妈的房子,我看见了爸爸还在那里睡觉。我连忙去照镜子,发现我变成了妈妈,这时爸爸醒来了,并叫了我一声“妈妈”。什么?难道我们和父母互换灵魂了?

  这个事我和爸爸妈妈说了后,他们当场开心得不得了,一蹦三尺高。

  过了一会儿,我们把饭做好端给爸爸妈妈吃,送他们去上学,还要洗碗,上班、做家务。连自己喜欢做的事都做不成。本来我们以为会很轻松,但是这些事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所以,我们就先从洗碗开始。我们边洗边玩,一会儿吹泡泡,一会儿用洗碗水泼人,开心极了。可是声音太大,引来了旁边的邻居,邻居们说:“你们两人怎么都九点多了还在家里呀,不去上班吗?这是请假了?”

  “遭了,怎么办?还是先别洗了,锁上门,先去公司吧。”

  “嗯,好吧。那我去锁门了,你先去吧。”说完姐姐就走了。

  我把门锁上,骑上自行车去追姐姐。到了公司,所有人都看向我们,看着我们站在墙角罚站,因为我们迟到了30分钟,扣了300元的工资,真心疼那些钱啊!我们这时才知道当家长的不易。

  而爸爸妈妈却在课堂上表现特别好,老师让爸爸妈妈今天晚上不用写作业。爸爸妈妈也知道坐了一天,背很疼,想想每次都说作业少的爸爸妈妈心里惭愧,回到家里就互相体谅对方,不再说大人好,也不会再说小孩子不好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人应该学着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视角看待孩子,孩子也应该理解和体味大人的辛苦和不易。大人、小孩都有烦恼。如果大家相互体谅,那么我们的家庭会更和谐。  

二、父母的觉醒

当一个小生命降临,父母无比喜悦,又心怀忐忑,手忙脚乱地应对着新生婴儿的哭闹和宁静,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为人父母的旅程。当孩子一天天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和意志,父母会面临接二连三的不可控局面。孩子没完没了地哭闹,你说东,他偏要往西,完全不理会父母的焦急,这些场面,父母往往难以招架,本能而盲目地应对孩子的行为,陷入非常混乱的局面。当孩子到了青春期,变得更加独立,与父母之间的冲突还会升级,擦枪走火,剑拔弩张,甚至两败俱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家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状况,很多父母疲于应对,陷入焦虑,经受着考验与煎熬。

那么,身为父母,我们的使命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从容地应对孩子的言行,与孩子一起更好地成长?我们怎样教养我们的孩子,才能让他们做自己,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呢?

作者沙法丽·萨巴瑞,出生于印度,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如今是美国著名的正念心理学专家。萨巴瑞博士将东方正念思想与西方心理学理论加以融合,形成了有关正念生活与觉醒教育的理念。她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成功帮助过各类人群,比如问题青少年、企业家、亚洲海啸的幸存者、第三世界国家的女性等。在《父母的觉醒》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规划图,唯有觉醒的父母才能帮助孩子拥有最佳的命运轨迹。

在这本书里,作者揭示了亲子关系的本质,讲述了父母如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觉醒,觉醒的教养之道不仅能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也能让父母得到完整的成长。

我们先来探讨父母不觉醒的原因及表现是什么;其次,探索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走向觉醒,成为一个觉醒的父母;最后,一起来看看觉醒的教养之道,是如何帮助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长。

我们先来看看父母没有觉醒的原因,它在教养孩子过程会有什么样具体的表现呢?

作者萨巴瑞博士在本书的开篇就提到,父母首先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这个要求看似简单,要想做到却非常难。只有觉醒的父母,才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能够感受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保有真实的自我。然而,大多数父母一开始都处于不觉醒的状态。

父母不觉醒的原因,首先是与真实的自己失去了联系,感受不到自己的心灵,也就很难发现孩子的本真。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自负感”这样一个概念。自负感就像一幅你戴在头顶的自画像,它从幼年开始形成,每个人都伴随着这个自画像成长起来。久而久之,你就混淆了这幅自画像与真实自我的关系,误将自画像等同于真实的自我,渐渐远离了真实的自己。

这幅自画像里有你的信仰、人生哲学、性格、身份、思维模式、情感特征等等,映照出你过往的经历与人生道路。它充实了你的人生,也对你形成了限制。它常常用“应该如何”来指引你应对自己的生活,进而将“应该如何”的期望加之于孩子身上。换言之,“自画像”如同你成长中想成为的那个“理想的自己”。它像一个模子一样套住了自己,督促你成长,可同时你也会将它套在孩子身上。

举个例子,一对父母都是名校毕业,事业有成,往往期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考上名校,如果孩子考上了一般的学校,他们会非常的失望,对亲朋好友羞于启齿。一个完美主义的妈妈,很难接受孩子身上的小缺点,往往不允许孩子犯错。一个谨小慎微的父亲,往往受不了一个行事冒冒失失,敢想敢做的儿子。一个从小在情绪压抑的家庭中长大的父母,往往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表达情绪。亲子之间的冲突,往往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引发的。

然而,这幅自画像并不是真实的自我,实际上,真实的自我是无限的,有更多的可能性。倾听自己的心灵,或许你能看到小时候那个充满想象的自己,那个渴望自由的自己。只有抛开自负感的羁绊,你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让自己的心灵与孩子的心灵相遇,产生共鸣,建立亲密的联系。

除此之外,父母不觉醒的另一个原因,是将孩子当成自我的延伸。大多数父母都很难将自己与孩子区分开来,往往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期望延续到孩子身上,而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人格是独立于自己的。作者认为这也是自负感的体现。

当一个孩子降临,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在孩子身上倾注巨大的能量。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多父母,特别是妈妈通常会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的一切,比如吃喝拉撒睡,哭闹、生病等等。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

当孩子渐渐长大,我们仍然会关心孩子所有的问题,他在学校过得好吗?他有好朋友吗?他喜欢学习吗?他性格开朗吗?他以后要在哪个领域发展?他该怎样经营自己的婚姻?

作为父母,我们关心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关心是很盲目的,常常无意识地将自己的主张、情感、期望加注在孩子身上。我们希望孩子性格开朗,善于交际,一旦孩子内向胆小,我们会感到非常失望。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被老师批评,我们会觉得很没面子而责备孩子。

同样,我们会因为不希望孩子重蹈我们的覆辙,而干涉孩子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一个经历动荡、生活不稳定的父亲,常常希望儿子能过上稳定的生活。如果孩子大学毕业选择创业,会激活父亲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进而干涉孩子的选择,逼迫孩子去考公务员,与孩子发生激烈的冲突。

父母常常无意识地在培养一个“迷你版”的自己,忽略孩子具有独立的灵魂。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努力将自己与孩子区分开来。只有从灵魂深处认识到,孩子具有独立的人格,我们才能开始觉醒,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了解以上这些父母没有觉醒的原因,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没有觉醒的话,具体表现有哪些。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觉醒的主要表现是盲目地对孩子的言行作出反应,情绪失控,消极抵触,控制欲,过度反应,过度关注等。

这是些父母僵化的思维模式往往会限制孩子的发展。

面对幼小的孩子,作为有着丰富经历的父母,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像一张白纸,需要父母在这张空白的纸上填充画面,告诉孩子怎么选择,如何生活。父母带着这种无所不能的权威感教养孩子,往往会主观地设计孩子的人生轨道,并且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控制欲,过度关注孩子的行为。

在孩子很小时,当我们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时,孩子并不会有意识地作出太多抗拒,因为他们太天真,随时准备接受我们的影响。而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意志,会违抗我们,偏离我们的期望,这时,我们常常会情绪失控,反应过度,好像突然间不认识自己的孩子,进而消极解读孩子的行为,内心里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

举个例子,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会用夸张的衣服,或者是炫酷发型来表现自己的张扬和与众不同。例如女生戴很夸张的大耳环,男生留个长发,或者是染发。有些父母一看就觉得,我的孩子学坏了。于是他们强横地干涉,例如不让自己的女儿化妆,或者是把儿子的长发剪掉,或者是把头发染回黑色。一旦儿女反抗,固执己见,父母就会认为孩子忤逆自己,亲子关系发生恶化。

其实在生活中,父母常常因各种事情与孩子发生冲突,大到职业、婚姻的选择,小到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父母往往意识不到,孩子有自己的冲动与热情,有自己的智慧与选择。如果一味地干涉,会让急于证明自己长大的孩子逆反心理加强,亲子更容易造成隔阂。

好了,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为什么生活中,很多父母没有觉醒?因为自负感的羁绊,父母失去了与真实自我的联系,感受不到孩子的心灵。同时,父母意识不到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将孩子当成自我的延伸,将自己的意志与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于是,他们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横加对孩子的控制与干涉,让孩子与真实的自我日渐偏离。

为人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不是因为不够爱孩子,而是因为缺少觉醒的意识。那么,父母该如何走向觉醒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觉醒”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作者认为,“觉醒”的意思就是保持真正的清醒,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都保持清醒。其中包括能够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具体到教养孩子上,就是要依从孩子的本性,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服从我们的愿望。

因此,父母要走向觉醒,首先要觉察并面对自己的不觉醒,对自己的控制欲、虚荣心、自负感保持警觉,认清自己的成长经历给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可能带给孩子哪些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勇敢做出改变,迈向觉醒之旅。

作者萨巴瑞博士告诉我们,不觉醒与觉醒不是完全割裂的,觉醒是从不觉醒中萌生出来的,觉醒的大门对每一个人都是敞开的。孩子会反复映照出我们的不觉醒,我们总是有机会开始觉醒。亲子关系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父母任何时候开始觉醒都不算晚。

只是,我们需要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觉醒。当我们被告知不觉醒,我们的教养方式被否定,我们会本能地抵触。我们往往认为问题在出在孩子身上,很少能反思自己的责任,更无法接受我们自己比孩子更需要改变思想。

然而,孩子的问题,往往与父母不觉醒的教养方式、理念有关。我们从未检视自己的信念、想法、价值观、情感烙印,就要求孩子按我们的想法去做,对孩子来说很有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桎梏,让孩子重复我们自身的命运。

举个例子,一个从小被父母忽视、在孤独中成长起来的妈妈,为了不让孩子承受自己儿时的孤独和忽视,特别重视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结果孩子依然感受不到与妈妈情感上的联结,承受着情感上的疏离,内心依然觉得很孤独。如果妈妈能看到自己过去的创伤,认识自己的不觉醒,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就能与孩子产生真实的联结。

对父母来说,改变是痛苦的,也是充满恐惧的,那意味着过去建立起来的大厦轰然坍塌,一切重新开始,去面对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去面对全然未知的将来。然而,意识到自己的不觉醒,就是觉醒的开始,就迈开了改变的步伐。

要成为觉醒的父母,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觉察自己的情绪化反应,学会容纳和面对真实的情感和情绪,不宣泄不忽视,冷静地面对各种不和谐的体验。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与孩子发生各种小摩擦,孩子的一些举动常常会激怒我们,唤起我们强烈的情绪,并让我们感到失控、挫败、不安、焦虑。这时,我们常常因无法忍受痛苦和焦虑的感受而情绪失控,将矛头对准弱小的孩子,责备孩子,将责任推到孩子身上。

比如,很多父母因孩子写作业磨蹭,变得情绪暴躁,非常恼怒,责骂孩子,导致孩子更磨蹭,写作业更慢,形成恶性循环。再比如,一个小时候常受欺负的父母,无法忍受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孩子受欺负时,会激活父母的伤痛和无助感,这时父母会抱怨孩子软弱,或抱怨学校老师或其他同学。

这种一触即发的状态,孩子的行为其实只是一个表层的原因,深层的原因是我们自己内心有未解决的冲突,没有学会直面和包容这些情绪,尤其无法与痛苦、焦虑、愤怒等情绪共处。而一个觉醒的人,能直面自己的各种情绪,并接纳所有的情绪,不回避忽视,也不选择宣泄,将痛苦转嫁给他人。

因此,父母要走向觉醒,也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全部情感,真实地去感受它们,平静地见证情绪的波澜起伏。痛苦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正在痛苦中,不评判,不抗拒。痛苦固然让人难受,但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无需恐惧,只是需要我们在内心开放一个空间,安放这些痛苦。

父母学会和情绪共处,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就比较能把自己和孩子区分开来,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行为问题,有智慧和有创造性地回应孩子。同时,孩子也能从父母身上学到和情绪相处的能力。

父母要走向觉醒,除了要学会直面自己的所有情感,还要学会接纳生活中的一切遭遇,接纳生活的本来面目,并将生活当成智慧导师,活在每一个当下,同更深层次的自我建立联系。

生活本身无所谓好与坏,我们会经历快乐,也会经历悲伤,会拥有精彩,也会拥有贫乏,不同的经历,会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这些都是生活的本来面目。让我们经受考验的是,生活不顺遂遇到挑战的时候。这时,我们如何解读生活,决定了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与应对姿态。

比如,公司破产,你失业了。如果你解读为,“我真糟糕!”或者“这种事怎么会发生我身上?生活真是不公平!”你可能就会消极抵触、消极应对,让不可控的力量决定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解读为,“糟糕是生活的一部分”,并问自己“这次遭遇对我意味着什么?我如何获得更好的发展?”你可能就不会被糟糕的境遇限制,积极应对,逐渐好转起来。你不能左右事态的发展,但却可以选择应对的方式。

当你能够接纳生活的本质,将它当成智慧导师,真切地体验每一次经历,却又不沉溺其中,就能挣脱过去经历对你的束缚,更好地活在当下,体验当下的每一刻,拥抱真实的自我,建立对生活的信任。只有这样,你才能彻底地信任自己的孩子,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孩子真实的状态,恰当地对待孩子。

以上就是父母走向觉醒的途径,直面自己的不觉醒,学会容纳真实的情绪,接纳生活的本来面目,活在每一个当下,不再困囿于过去的经历,活出真实的自我。

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什么是觉醒的教养方法,以及为人父母的核心使命是什么?

觉醒的教养方法,首先是无条件地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本真。每个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权利以独特的方式表达最真实的自我,这是他与生俱来的权利。无论孩子的外在表现如何,父母都要一以贯之、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的最核心权利。

通常情况下,父母往往只认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认可他本人。孩子考了好成绩,你夸赞他。孩子活泼可爱,讨人喜欢,你赞扬他。孩子多才多艺,给你挣足了面子,你夸奖他。而孩子考试成绩糟糕,内向,没有什么才能,你就在内心里讨厌这个孩子。这种情况,就不是无条件地接纳,而是附条件地认同。

无条件地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本真,其含义是,即便孩子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去证明,没有实现什么目标,甚至孩子的外在表现支离破碎,我们也能仅仅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欣喜。

接纳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有时对父母是巨大的挑战。有的家庭会因为孩子的一些缺陷而支离破碎。书中有一个例子,安东尼和缇娜夫妇都事业有成,丈夫安东尼是网球健将,妻子缇娜是个性格强势的高级律师。而他们的儿子肖恩,却有着严重的学习障碍,在社交和生活上也饱受困扰。

夫妻俩无法接受儿子的问题,甚至厌恶儿子。因无法改变儿子,夫妇俩矛盾不断,最终离婚,并把婚姻失败的原因指向儿子。直到后来,他们才认识到,是他们强行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儿子身上,导致了自己的痛苦。

家庭治疗专家林文采博士认为,与需要身体营养一样,孩子也需要心理营养,在五大心理营养中,之一个就是“无条件的爱”。如果幼年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会在其后的一生去寻找。

一个孩子如果伴随着无条件的、与生俱来的“正当感”长大,会在内心建立起价值感和安全感,与自己建立真实的联结,能够坚定自己的主张,拓展自己的能力,同他人与世界建立联系。

觉醒的教养方法,不仅要倾听、接纳孩子,尊重孩子的精神,同时也要重视纪律与约束。

接纳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要纵容孩子,放弃对孩子的影响,被孩子控制,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同样重要。父母要坚定地为孩子设立行为的界限。纪律约束,与接纳孩子是相辅相成的。

如何让纪律长期发挥效用,对父母来说是个难题。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在家里疯玩,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家里弄得一团糟,丝毫不理会我们的制止,如果是两个男孩,还有可能动手打起来。面对这样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父母常常困惑该如何恰如其分地应对?

这种情况下,父母常常有两种比较极端的做法。一种父母感到很无力,选择回避与孩子的冲突,任由孩子闹下去。另一种父母威胁孩子,强硬地制止孩子,孩子在恐吓下乖乖就范。前一种父母迁就、纵容孩子,放手不管,后一种父母独裁、专横,有着强烈的控制欲。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恰当的方式。恰当的方式,是果断地制止打闹,坚定地说“不”,然后引导孩子一起收拾。

在用纪律约束孩子时,父母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在清醒的立场上果断地纠正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感情用事。纪律是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一课,它让孩子学会判断,懂得行为的界限,对孩子是一种保护。坚韧、自立、责任感等品格的力量,主要来自于纪律。

关于规则的设立,有重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重大原则指对孩子健康成长影响重大的事情,一旦确立规则就不容商量,要坚定执行,比如睡觉、功课、尊重自己和他人等。灵活性原则对孩子健康成长没有重大影响,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商量确定规则,比如穿什么衣服、报什么兴趣班、周末去哪里游玩等事情。

富有觉悟的纪律约束既要求孩子严格执行,也允许孩子自由地探索。

最后,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亲子关系的本质是什么?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传统意义上,亲子关系是一种不平等关系。父母处于居高临下的压倒性地位,孩子处于弱势的地位;父母是权威,孩子是从属的角色。父母只是单方面对孩子产生影响,亲子之间是一种单向的线性关系。

本书作者萨巴瑞博士认为,在觉醒的教养方法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父母对孩子不是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同孩子一起“共舞”。父母与孩子之间互相影响,甚至孩子对父母的影响更大,更能促进父母的觉醒,亲子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回环式关系。在人生的旅途中,父母与孩子可以成为精神伙伴,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为人父母的核心使命是,放下“应该如何”的期望,调整身心,在每一个当下与孩子和谐相伴,成为孩子的精神伙伴。

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是父母与孩子双方情感和精神发展的机会,父母抓住机会就能与孩子建立亲密的精神伙伴关系。婴儿期,父母尤其是妈妈需要调整自己,以适应孩子的的节奏和需要,与孩子建立的亲密无间的关系。

幼儿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开始探索自己的个性与独立性,变得张扬而叛逆,父母需要放下不切实际的期望,包容孩子的独特性,并为孩子的行为设立规则和限制。

学龄早期,孩子渴望与家庭以外的人建立联系,父母需要给孩子支持,并适当放手,让孩子获得个体的独立感和价值感。初中阶段,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经历痛苦与迷茫,兴奋与活力,与父母的冲突摩擦增多,父母需要少一些专断,对孩子多一份尊重。高中阶段,孩子的思想变得成熟,父母更需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抵制内心的控制欲,给孩子更多的支持。

所以说,觉醒的教养之道,就是要无条件地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本真,并重视纪律与约束,与孩子建立互动的回环式关系,成为孩子的精神伙伴,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拥有好的命运。然而,父母如何从不觉醒的状态走向觉醒,用觉醒的教养方法,从容而恰如其分地对待孩子,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拥有最佳的命运轨迹呢?

在《父母的觉醒》这本书里,作者从情感和心理的层面,探索了父母不觉醒的原因和表现,以及父母走向觉醒的方法和途径,并告诉读者觉醒的教养方法是什么,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我们知道了,父母自身的经历形成的“自负感”,让父母失去了与真实自我的联系,也联结不到孩子的本真;意识不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将孩子当成自我的延伸,把自己的期望与主张强加在孩子身上,过多地干涉和控制孩子。

父母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觉醒,接纳真实的自己,学会与自己的各种情感、情绪和平共处,从过去经历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活在每一个当下,就开始了觉醒之旅。觉醒的教养方法,要求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和尊重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并为孩子设立规则和纪律,与孩子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成为孩子的精神伙伴,帮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

觉醒的教养方法,不可能让一个家庭在一夜之间发生巨变,但是,父母的觉醒是改变的开始,一个个觉醒的瞬间累积起来,能为这个家庭的精神发展奠定基础,让亲子关系变得亲密和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从灵开始做父母 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从灵开始做父母 mobi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mobi图书网
mobi图书网管理员

上一篇:我是顶流巨星亲孙女讲的什么(我是顶流巨星亲孙女讲的什么)
下一篇:java 7入门经典适合初学者自学用吗?(Java编程入门经典的目录)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