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行思录》|斗转星移,灯塔依旧(《西南联大行思录》|斗转星移,灯塔依旧)

文章目录:

  1. 《西南联大行思录》|斗转星移,灯塔依旧
  2. 《西南联大行思录》|斗转星移,灯塔依旧

一、《西南联大行思录》|斗转星移,灯塔依旧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遇见了《大家小絮》、《先生》这两本书和一部电影《无问西东》,让我对西南联大以及西南联大的部分先生有了进一步了解。

西南联大,它是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大学校组成。 每当有人提起这个名字,我仿佛看到了它是一所屹立于全国学校的灯塔。这所学校存在将近九年,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这所学校培养出了很多先生、大师。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与言行,让人感受到他们的专注—— 以身品术,非以弋功名。

为什么在那样战乱的年代可以培养出很多的先生,不仅对当是乃至现在都有重要的影响。为何现在和平的年代,各方面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成就却超不过民国的大师?不禁回到了著名的 “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不记得在哪看到这样一段文:

可见,西南联大带给他们的影响。

又该如何评价我们现在的教育?

《无问西东》里面记忆印象深刻的画面: 师生学习的场景,简陋的木桌和椅子是不够用的,下雨天铁皮屋顶被打得乒乒乓乓响,讲课听的不是很清楚。老师的声音很大,试图去超过雨声,学生并没有被眼前雨阻碍到,依旧专心的讲课、学习。

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什么或是什么影响着学生,是学校的氛围,学校的文化以及校训。

西南联大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 “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不是“大楼”的别名,而是“大师”的总称。 蔡元培先生在任职北京大学校长时,对北大的定位是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两者有着相似之处,他们注重于本,学校的根。从根本上出发,刚开始就定义了学校的氛围,为之后的教育奠定了基础,他们的教育很成功。

西南联大培养了很多卓越的人才,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邓稼先、朱光亚、杨振宁、李政道、汪曾祺、何兆武、许渊冲等大师。

陈寅恪先生说: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许渊冲先生说: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

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

先生们对学问的不懈追求,对“自由”的延伸是西南联大的精神,也是他们求知的不竭源泉。其它乃身外之外,学问是知识的本真。

古有一人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民国有一群人对“自由”的广义遨游,成就了教育路上的辉煌史,成为后来者仰望的灯塔。

最后,以一句话结尾

一座灯塔,一段传奇,辉煌灿烂,依旧是多数人的理想教育。

PS:想继续了解西南联大及先生们,推荐两部纪录片《先生》(同名书籍)、《西南联大》和一部电影《九零后》。

二、《西南联大行思录》|斗转星移,灯塔依旧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遇见了《大家小絮》、《先生》这两本书和一部电影《无问西东》,让我对西南联大以及西南联大的部分先生有了进一步了解。

西南联大,它是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大学校组成。 每当有人提起这个名字,我仿佛看到了它是一所屹立于全国学校的灯塔。这所学校存在将近九年,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这所学校培养出了很多先生、大师。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与言行,让人感受到他们的专注—— 以心钻术,非以弋功名。

南迁,南迁的意义是什么,联大校歌有一句难懂的歌词“绝檄移栽桢干质”,那就是 “南迁”的本质:把这些对国家有大用的良材世木移栽到偏僻的地方去,免受战争摧残。把这些具有优秀禀赋和报国志向的青年学生,转移到大后方去,让他们继续成长,作为民族储备的栋梁之才,是一个长远的谋国大计。

为什么在那样战乱的年代可以培养出很多的先生,不仅对当时乃至现在都有重要的影响。为何现在和平的年代,各方面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成就却超不过民国的大师?不禁回到了著名的 “钱学森之问”:

不记得在哪看到这样一段文:

可见,西南联大带给他们的影响。

西南联大能够有这么大的影响,和学校本身的规划与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一个学校的组织架构如何,一个学校的管理人员如何治校,这是决定一所学校可以走多远,也是一所学校能够给社会培养出多少人才的要素之一。

民国时期学校的条件艰苦,培养出了很多大师,带给他们影响的不仅仅是学校的氛围,还有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学习探讨、交流、合作……

西南联大在中国高等教育方面和其他大学不同的就是:从教授到学生层次都高了一点。所以面貌和其他大学有一个基本的不同。而西南联大三校能够合作,就是因为它有很多好的教授,教授之间互相又很佩服的。同时还有一个西北联大,立刻就垮掉了。如果大学在一起合作,对队伍、对朋友、对同事们,没有一点敬重的心理,很难稳固起来,一下子就会因为一个小问题吵起来,就不能合作了。他们所崇尚的理念是 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一群人能跑的更远。

《无问西东》里面记忆印象深刻的画面:师生学习的场景,简陋的木桌和椅子是不够用的,下雨天铁皮屋顶被打得乒乒乓乓响,讲课听的不是很清楚。老师的声音很大,试图去超过雨声,学生并没有被眼前境况阻碍到,依旧专心的讲课、学习。战乱时,哪里都可以成为课堂,哪里都可以成为讲课的地方。战乱没有扰乱他们的正常教学,战乱,让他们更加强大。

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什么或是什么影响着学生,是学校的氛围,学校的文化以及校训。

西南联大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 “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不是“大楼”的别名,而是“大师”的总称。 蔡元培先生在任职北京大学校长时,对大学的定位是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两者有着相似之处,他们注重于本,学校的根。从根本上出发,刚开始就定义了学校的氛围,为之后的教育奠定了基础,他们的教育很成功。

西南联大培养了很多卓越的人才,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邓稼先、朱光亚、杨振宁、李政道、汪曾祺、何兆武、许渊冲等大师。

以下是部分先生的简介:

陈寅恪先生说:

许渊冲先生说:

先生们对学问的不懈追求,对“自由”的延伸是西南联大的精神,也是他们求知的不竭源泉。其它乃身外之物,学问是知识的本真。

西南联大,有学者这样评价到:

古有一人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民国有一群人对“自由”的广义遨游,成就了教育路上的辉煌史,成为后来者仰望的灯塔。

曾几时,我们强调着让教育回归本真,那到底什么是教育本真,我想,大抵如此。

最后,以一句话结尾:

PS:想继续了解西南联大及先生们,推荐两部纪录片《先生》(同名书籍)、《西南联大》和一部电影《九零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南联大行思录mobi微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南联大行思录mobi微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mobi图书网
mobi图书网管理员

上一篇:求浮石<<青瓷>>TXT全本 谢谢了(青瓷在哪里可以看完整版)
下一篇:如何制作满足自己Kindle分辨率的漫画Mobi(如何制作满足自己Kindle分辨率的漫画Mobi)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