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杨宽先生《西周史》是不是由疑古向信古的倒退?
- 杨宽和许倬云的《西周史》有什么区别?
- 杨宽《西周史》写的成功吗
- 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书籍有哪些
- 想读一读西周的历史 ,看什么书好
- 请推荐些中国历史书最好是断代史希望说得详细一些
一 、杨宽先生《西周史》是不是由疑古向信古的倒退?
strong>对于杨宽先生的《西周史》是否被视为从疑古向信古的倒退 ,这个观点需要深入探讨 。首先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质疑古史与信奉古史对立起来 ,视为倒退 。质疑古史并非否定 ,而是对历史材料进行批判性思考 ,目的是为了整理信息 ,建立更坚实的历史认识 。冯友兰在《古史辨》中明确指出 ,中国史学界存在着信古 、疑古与释古的多元趋势 。疑古派的使命在于审查史料 ,揭示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而释古派则致力于将这些资料融合 ,形成连贯的历史叙事 。历史研究的完整过程确实包含了这两个阶段 ,但每个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 ,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 ,它们之间不存在轻重之分 。
质疑与信奉 ,仅仅是研究方法的不同 ,而非历史价值的高低判断 。杨宽先生的《西周史》作为一部独特的学术作品 ,其价值在于其严谨的研究方法和独到的见解 ,而非仅限于对历史态度的转变 。因此 ,我们不能仅凭其研究方法的变化就否定其学术贡献 。
然而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历史学界的复杂性 ,它涉及到学术观点的碰撞和历史观的演变 。对于这种深度讨论 ,每个研究者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贡献 。这里 ,我们不妨提出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如何评价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吴锐的《中国上古的帝系构造》?这一新作是否同样体现了疑古精神 ,又如何在信古与释古之间寻找平衡?
对于这个问题 ,可以参考林屋公子的精彩分析 ,他指出当前学术界确实存在一些反智倾向 ,严谨的问题提出和讨论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 ,我们期待更深入的学术对话和批判性思考 ,以推动历史研究的深化和进步 。
二 、杨宽和许倬云的《西周史》有什么区别?
杨宽先生的《西周史》研究方法更加“传统”一些 ,许倬云先生的《西周史》相对来说则更“新颖”一些 。
杨宽先生的《西周史》主要说的是观点以及材料使用上的传统 。从观点来说 ,这本书受到“那些年”史观的影响 ,在视角方面大概采取了传统的王朝视角 ,并且很是用了一些篇幅讨论了有关“五朵金花”的问题 。
比如在经济部分讨论了许多有关“井田制”的问题 ,在讨论大蒐礼的问题时 ,则引入了“公民大会”这样的概念 。
许倬云先生的《西周史》相对来说则更“新颖”一些 ,具体来说 ,我认为其开启了主要以甲 ,金以及考古材料为主书西周史的潮流 ,并更着重于体现西周在中国文明史上的地位——代表一种文明而非仅仅是一个王朝 。
因此 ,许倬云先生的书写方式与杨宽先生不同 ,以中国新石器时代为商周两朝(族)的历史起点 ,充分论述商周两个不同的文化在生成过程中的不同 ,以及周文化对商文化的继承和取代(创新) ,并由西周的建立看到华夏文明体系的形成 。
《西周史》是杨宽先生的历史研究代表作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撰写 ,历时四十余年 。
全书共分七编 ,分别讨论了西周的开国 ,西周时代的土地制度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西周的政权机构 、社会结构和重要制度 ,西周王朝的军政大事 ,西周时代的楚国和曾国 ,西周时代的文化教育和礼制以及西周王朝的衰亡与东迁 。
全书资料丰富 ,将金石铭文与文献记载互证 ,考辨精密 ,结论详实可靠 ,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
三 、杨宽《西周史》写的成功吗
写的很好 。
凡是读先秦经史文献的朋友都知道 ,读书最难懂的是什么?礼 。礼不仅非常繁琐晦涩 ,而且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不仅有经今古文的不同说法 ,也有地上地下材料的不同说法 。在这种情况下 ,不得不首先对清代的礼学大师们致敬 。而杨宽先生对西周的诸多礼制问题也做出了极尽翔实可靠的解释 ,他既采用了经典的文献研究方式 ,也尽可能的参考出土的彝器铭文 ,成书又较近 ,因而颇令人信服 。
我读此书 ,除了礼 ,尤其关注他对西周制度的研说 ,如中央政府的卿事寮和太史寮的设置;如明堂 、辟雍 、灵台几种制度的研究;如乡遂制度和殷周民族的关系以及演变等 ,都是非常条理且证据确凿的 。当然 ,杨宽先生是以严谨的现代史家的方式来研究 ,所以当读蒙文通先生的著作 ,也读到上述制度的时候 ,二人之间那种微妙的或同或异 ,同中有异 ,就显得很有趣了 。
四 、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书籍有哪些
许倬云《西周史》
杨宽《西周史》
胡留元 ,冯卓慧《夏商西周法制史》
金景芳主编《中国奴隶社会史》
白川静《西周史略》
张亚初《西周金文官制研究 》
陈汉平《西周册命制度研究》
这些是研究西周政治制度的一些书籍 ,满意请采纳 ,谢谢 。
五 、想读一读西周的历史 ,看什么书好
《史记》包括西东周 ,且比较可信 。
《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一说应为魏哀王)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 ,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杨宽《西周史》
六 、请推荐些中国历史书最好是断代史希望说得详细一些
说实话 ,我觉得《明朝那些事》是可以接受的……好吧……如果你一定要专业的话 ,我建议去看杨宽先生的《西周史》 ,许倬云先生关于汉代的书 ,田余庆先生的《秦汉魏晋史探微》 ,吕思勉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也可以是唐长孺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以及《续编》) ,黄永年先生写的关于唐史的书 ,以及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邓广铭以及邓小南关于宋史的书 ,韩儒林先生关于元史的书 ,孟森先生关于明史和清史的书 。
上面都是断代史 ,如果是通史的话 ,我建议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或者吕思勉先生有一套写中国古代史的 ,貌似是从先秦写到隋唐 。
他还有一套《白话中国史》(个人认为这个不能代表吕先生的水平 ,但是可以作为入门读物)
那些书我无法一一详细介绍 ,说实话 ,西周史什么的我自己也没看过……但是绝对可以说 ,这些是权威和基础 。
比如吕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史实十分详细 ,属于理脉络的那种 。
而唐长孺的书则是论证十分清晰 ,很多时候非常有启发性 。
他的书是一篇篇小论文组成的 ,所以论述性更强一些 ,里面的很多观点 ,在今天仍然被奉为圭臬 。
邓广铭先生是首开宋史职官的一些系统性研究 ,陈寅恪先生对他的大作《宋史职官志考正》写序 。
而他的女儿邓小南现在也算北大宋史界(我认为是全国宋史界)执牛耳的人物 。
我比较喜欢她写的《祖宗之法》 。
陈寅恪先生的两本大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也都是就个个方面论述的为主 。
《略论稿》主要讲制度的渊源 ,上述到魏晋南北朝 ,开启了隋唐帝国南朝化还是北朝主流的强大争论 ,至今不熄 。
《述论稿》主要也是讲唐代的一些政治现象背后的问题 ,提出了诸如“关陇集团”一些很有名的概念 。
眼光独到 ,功力深厚 。
到此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周史杨宽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 ,希望介绍关于西周史杨宽mobi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