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大卫·皮尔森
《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能在中国出版 ,我非常荣幸 。它在英语世界中曾几次再版 ,受到欢迎的原因有二 。一方面 ,这本书以大量的插图和简要的文字介绍了与书籍有关的许多基本概念 ,例如书籍的排版 、印刷 、装帧 、收藏 、批注 、再利用等;另一方面 ,此书引发了有关书籍未来的讨论:在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 ,实体书的价值和前景究竟如何?我写这本书的一个目的是要让人们认识到书籍不仅是页面上的文字 ,它们还曾经被拥有 、被阅读 、被收藏 、被代代相传 ,每一本书都有它独特的历史 。一本书的实体形式 、文字内容 、个性历史等各方面 ,共同组成了这本书的整体 。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 ,书籍也非常重要 。造纸和印刷术都是中国发明的 ,中国的纸质印刷书籍 ,远远早于欧洲 ,中国书籍的制作 、收藏及传播也有上千年的历史 。但中国古典书籍的传统与西方相差很大 ,它们的刻版 、印刷 、装帧样式等都与西方不同 ,在这方面 ,我不是专家 。但我希望知道我在这本书中提出的观点在中国书籍的研究中是否适用 。例如通过对书籍被拥有的历史 、对它们的批注及装帧的关注等 ,来更好地了解书籍的文化价值 。如果这本书的中文版能促成这方面的讨论 ,我会很高兴 。
内容介绍:
该书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书籍不只是文本的搬运工 ,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是人类的文化历史文物 。人们通常根据书籍的内容和文本来衡量它的价值 ,而不会将书籍本身看作工艺品 。实际上 ,不考虑其所承载的文本 ,书籍还具有很多潜在的有趣的品质 ,像是装帧 、设计 、印刷 、注释等的方式 。本书探讨了从中世纪到现在的书籍 ,以说明为什么书籍可能会超越其文本而变得有趣 。书中还提供了相关的重要证据 ,以证明书籍完全可以发展其自身的历史 ,并使之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量精美图片 ,观点独到 ,行文精炼 、平易近人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