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连横(1878年2月17日—1936年6月28日) ,男 ,汉族 ,幼名允斌 ,谱名重送 ,表字天纵 、字雅堂 ,号武公 、剑花 ,别署慕陶 、慕真 。台湾省台南人 ,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即今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 。 [1]
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大陆诗草》《剑花室诗集》等 ,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 ,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 。
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 ,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 ,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 ,渡海来台 ,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马兵营 ,自此晚辈沿袭祖训 ,誓不侍清 ,在台以制糖为业 。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 。
内容介绍:
《台湾通史》是201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 ,为有关台湾历史的一部通史著作 ,是历史学家连横一生最重要的著作 ,1920年11月至1921年4月由其创办的台湾通史社分上 、中 、下3册在台湾出版 ,全书分为纪4篇 、志24篇 、传60篇 ,共88篇36卷 ,约有60万字 ,另附表目101项 ,记叙了台湾起自隋代终于1895年因《马关条约》被迫割让的历史 ,尽录上下千年台湾之事 ,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有关台湾的史书 。
连横十三岁时 ,其父连永昌购买一部余文仪《重修台湾府志》给他说:汝为台湾人 ,不可不知台湾史 。基于先人家教启蒙与台湾为日本所占的双重动机 ,自1908年至1918年着手撰写《台湾通史》 ,体裁仿效司马迁《史记》体例而成 ,起自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 ,终于割让(1895年) 。这是台湾人第一次完成的第一部冠以台湾通史名称的著作 。不过连横对于台湾民主国的记载 ,最初以独立纪撰写 ,后又改为过渡纪以避免争议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