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江懷哲
一九九五年生於新北新店 ,政治大學外交系(輔修歷史系)學士 ,英國劍橋大學國際關係與政治研究碩士 。過去任職財團法人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 、鴻海科技集團 ,現於外商科技業擔任策略顧問 。
長期關注東亞區域政經議題 ,曾獲2016年台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新生代會議論文獎」 。合著有《用地圖看懂東南亞經濟》 ,相關評論文章散見各大中英文媒體 。
内容介绍:
怎樣的歷史與政治 、經濟和社會結構 ,塑造了現代菲律賓?
本書梳理菲律賓政治發展的過去與現在 ,
翻新一般人對菲律賓歷史的刻板印象 。
「不知如何回首來時路的人 ,永遠不會抵達目的地 。」
――「菲律賓國族英雄」荷西.黎剎(José Rizal)
2016年 ,菲律賓人民選出民粹強人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為他們的總統 ,震撼了全世界 。我們該如何理解杜特蒂所帶來的諸多爭議現象 ,其起源與發展過程又是如何?究竟是怎樣的歷史與政治 、經濟 、社會結構 ,塑造了現代菲律賓 ,並提供了杜特蒂當選且民調持續居高不下的條件?
以上的提問正是本書寫作的目標 。多年來 ,本書作者對於菲律賓的追蹤熱情轉換成書寫群島國的動力 ,透過梳理菲律賓政治發展的過去與現在 ,不但翻新了過去一般人對菲律賓歷史的刻板印象 ,也鋪陳了我們對理解杜特蒂所必備的脈絡 。
本書敘述菲律賓自殖民時期以降的政治發展 ,從西班牙時期 、美國時期談到獨立後的菲律賓共和國 ,觀察其波折多舛的命運 ,及民主化後的各樣新舊挑戰 ,最後總結於杜特蒂時期的尾聲 。書以三個部分構成 ,包含了製造菲律賓(菲律賓之所以是菲律賓的歷史淵源) 、打造共和國(菲國歷經威權政治與民主化的糅合與掙扎) 、煉成度特蒂(刻劃強人與後強人時代的菲律賓) ,深入淺出地呈現菲律賓的前世 、今生與來世 。
菲律賓從殖民時期開始逐步確立「強地方 、弱中央」的政治結構 ,因其助長治理弊病並妨礙重要的變革 ,而成為菲律賓民眾時而心向民粹或威權政治的根源 。所謂「強地方 、弱中央」 ,是指在不同省份 、城市擁有顯赫影響力和財富源頭可能來自土地或實業 ,而政治權力可能源自殖民者拔擢或亂世戰功的各個豪強菁英家族 ,他們不但壟斷該地地方政府的重要政治職位 ,還藉由選舉進入菲律賓國會來影響全國政策走向 ,而導致無論誰想當總統 ,都需要適度攏絡他們來確保選票 。無論誰成為總統 ,為維持執政穩固 ,也不容易推動有損各地豪強菁英利益的政策和法案 。
正因為如此 ,菲律賓選民因厭倦豪強菁英政治人物怠慢於變革 、甚至助長社會經濟僵局 ,而在一個個時代中 ,陸續擁戴美國殖民時期的國族主義強人奎松(Manuel Quezon) 、獨立初期的出身平民 、強硬反共麥格賽賽(Ramon Magsaysay) 、厲行戒嚴統治的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民主化後著名的民粹政治人物埃斯特拉達(Joseph Estrada) ,到今日聞名全球的杜特蒂 ,希望他們坐上大位後能夠大破大立 。由此可知 ,杜特蒂現象並非菲律賓政治史上的特例 ,他只不過是又一個菲律賓民眾在絕望中選擇寄託希望的新對象而已 。
「歷史不會重演 ,只是會押韻 。」縱然相似 ,過去與現在總是有所不同 。杜特蒂現象有一部分源於菲律賓政治的民意鐘擺 ,再度由渴求良善治理的那端 ,倒向了速成爆破的這端 。然而 ,我們也應該理解杜特蒂的勝選與高民調執政 ,仍然是當代菲律賓眾多政治 、社會與經濟趨勢長期積累的成果 ,有其屬於此時此刻的獨特性 。因此 ,如何綜合運用「鐘擺來回的尋常性」與「直線演進的獨特性」這兩種對菲律賓政治發展的詮釋路徑 ,也是本書需慎重應對的重要課題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