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毛诗正义》者,汉毛亨传,唐孔颖达等正义也。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诗》始有毛氏。其时传者犹未尽善,故为之训诂,明其大义。及至东汉,郑玄始为《笺》,于是毛氏之学益明。然其时释《诗》者犹多异同,至唐初,诸儒更相祖述,而孔颖达等奉敕为《正义》,乃论次其文,折衷其义,凡所训释,皆有明据,非复汉魏以来诸儒之所能及也。
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关于经世之略,然上以风化下,下以讽刺上,主文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思无邪”。此其大旨也。是以古之君子,德位并隆,则言必称诗;春秋列国,君臣上下,以礼相接,则诗必被于声教。此《诗》之所以为教也。
唐初,经籍方始复旧,然《诗》注传为甚多,学者罕能详悉。颖达等奉诏为《正义》,乃集汉魏以来诸家训释,辨其同异,折衷一是,为《诗经》注解之定本。其于名物训诂,考证详明,皆有资于后学。而其论诗之旨,亦多所发明,非徒以训诂为事也。
且夫《诗》三百篇,其言错综变化,各有攸当。汉魏以来,诸儒之说,或同或异,然未有能尽通其旨者。颖达等采摭群言,务在持平,虽未能尽得诗人之用心,然其揆度微言,亦足以见诗人之意矣。
翻译
《毛诗正义》是汉代毛亨的传注,唐代孔颖达等人所作的正义解释。自从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后,《诗经》才开始有了毛氏的注解。当时传注的人还没有完全说清楚,所以又为他们作了训诂,阐明了其中的主要意义。到了东汉,郑玄开始作《笺》,于是毛氏的学问更加明确了。然而当时解释《诗经》的人还是有好多不同的见解,到了唐初,诸位儒者互相继承,而孔颖达等人奉皇帝的命令作《正义》,于是论述排比这些文字,折中它们的意义,凡是所训释的,都有明确的根据,不再是汉魏以来诸位儒者所能比得上的了。
《诗经》是歌颂功绩、德行的歌曲,禁止邪僻、防范错误的训诫,虽然和治理国家的策略没有关系,然而上面用它来教化下面,下面用它来讽刺上面,用含蓄的话来进行劝谏,说话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所以说“思想没有邪恶”。这是它的大体主旨。因此古代的君子,道德和地位都隆盛,那么说话一定称引《诗经》;春秋列国时期的君臣上下,用礼节相互接待,那么《诗经》一定被用在声威教化之中。这就是《诗经》成为教化的原因。
……
孔颖达等人采集各家言论,力求持平,虽然未能完全了解诗人的用心,然而他们揣度微言,也足以看出诗人的意思了。
以上便是《毛诗正义序》的原文及翻译,该序文不仅阐述了《毛诗正义》的编撰背景与价值,还深入探讨了《诗经》的教育意义与影响。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