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 、摘录| 捕捉儿童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 ,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动 ,在某个时间段内 ,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 ,并不断重复的过程 。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 ,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并释放出内在的新的生命力 ,进入下一个敏感期 。蒙特梭利提出了敏感期的感念 ,而孙瑞雪教育机构发展和完善了敏感期的理论系统 。这一理论系统现已被广泛使用和传播!我们在此尽量简洁但实用地提供敏感期的纲要 ,便于大家随时参阅 。
敏感期成为孩子感知和智性发展 、心灵美化和人格成长的阶梯 。成人能做的是 ,给儿童自由 ,让他们完成敏感期的发展 ,而不是阻止和遏制 ,从而导致儿童某些方面的感觉与人格不能形成和完善 。
0岁至2岁
口——
在生命的早期 ,口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 ,就是用它来唤醒身体的其他部分 ,并且用它来认识外在的世界 。
手——
儿童是用手来思考的 。剥夺他用手的自由 ,也就剥夺了他认识世界的机会 。
细小事物——
看微小的东西需要专注 、耐心 、聚精会神和时间 ,这些甚至比观察对象本身还重要 。
空间——
孩子需要感知不同的空间 ,透过感知而建立空间的概念 。
模仿——
模仿是儿童对自己身体行为的一种确认 。让孩子去做 ,
尽量放慢自己的动作 ,满足儿童模仿的需要 。
2岁至3岁
秩序——
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为了秩序的破坏而苦恼 ,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个阶段 ,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个阶段 ,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 ,一切要重新来 。
自我意识产生——
幼儿从2岁起 ,就惊人地以自我为中心 。刚开始 ,他用打来表示他不同意的态度 ,接踵而来的是说“不” ,什么都是“不” ,做与不做都是“不” 。从说不 ,到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看法 ,在形成自我的过程中 ,建立和派生出优秀的个人品质——专注和意志 。
3岁至4岁
绘画——
绘画敏感期到来时 ,幼儿往往对绘画表现出痴迷的热情 ,整个敏感期持续一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
色彩——
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更多地体现在生活中 ,比如选择玩具的颜色 ,选择衣服的颜色等等 。
逻辑思维——
孩子的“为什么” ,常常追问得成人不知所措 。实际上 ,当儿童用语言探索逻辑关系时 ,就发出了一连串“为什么” 。
垒高——
垒高是儿童发现空间最基本的方式 ,数学心智在儿童期就是借助于这些活动得以成长的 。
诅咒——
儿童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 ,比如有的话就像一把剑一样能刺伤别人 ,诅咒的敏感期随之而来 。
4岁至5岁
出生——
“我从哪里来?”儿童关心这个问题 。儿童需要知道 ,作为生命 ,我们有自然诞生和自然死亡的过程 。这种来去自然的现象能给孩子巨大的安全感 。
数学概念——
儿童的数学敏感期有发展的周期:对数名的兴趣 、对数字的兴趣 、对数量的兴趣 、对数书写的兴趣 、对数的序列的兴趣 、对数的运算的兴趣……在这个周期中 ,时间和兴趣的关系 ,生活和数的关系都展示给了我们 。
身份确认——
对于儿童来说 ,梦想就是真实 ,是儿童在内化这些人物背后的人格特征 ,这正是自我创造的特征 。
符号——
儿童进入5岁左右 ,文字 、符号(拼音) 、涂色 、数学 、逻辑 、阅读等各方面都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敏感期 ,开始对识字 、拼读 、认识符号感兴趣 。只有孩子的敏感期到来时 ,才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并且一定用科学的方法 。
婚姻——
婚姻敏感期旨在发现婚姻关系的本质和核心 ,关系是彼此相爱的 ,互爱是结婚的基础 ,达不到彼此相爱 ,就可以重新选择 ,不会因爱而失去选择生活的能力 。
5岁至6岁
数学逻辑——
孩子依据自己心智的需要选择进度和教具 ,可以让孩子在感觉中走向抽象 ,这些所学就可以内化了 。
交往——
5岁以前 ,孩子的交往特征往往是一对一 ,5岁以后 ,开始进入了三 、四人一组的交往中 ,在选择朋友上有了明显的精神倾向 ,也基本结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交友方式 。他们开始相互表达爱意 ,解除孤独 ,也开始出现从心理上对别人的控制和反控制 ,出现了情感上的依赖和沟通 。这奠定了孩子们的人际智能基础 。
社会性兴趣——
学校每周都有社会实践课 ,有时去大学 ,有时去花圃 ,有时去卖报 ,有时共享自然……这个课程的设置使孩子的视觉扩展到各个领域 ,从幼儿园到小学 ,孩子的认知就这样被延伸着 、扩展着 。
二 、如何评价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及孙瑞雪的理论
儿童的各种敏感期观察得非常透彻 ,并运用在教育上 ,达到非常优良的效果
在长达十四年的科研 、教学实践过程中先后出版发行了教育著作:《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敏感期》 、《心智成长丛书》 、《蒙特梭利教具操作VCD》等等 ,《自由中的规则》 、《再说敏感期》 、《我们都是孩子》等也将陆续出版 。2000年7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教育学术专著《爱和自由——新儿童教育法》(18万字) ,2003年再版 ,2004年5月又有新蕾出版社重出第三版 。此书通过观察 、举例 、分析 、实践等方法 ,不仅帮助家长了解孩子 ,同时也帮助成人了解自己的童年 ,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2001年孙瑞雪与他人合作出版了教材《心智成长丛书》五本 ,同年出版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自由中的儿童》正在出版中 。
2004年接受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专题专人采访 。
2004年接受中央电视台“少儿读书”栏目专访 。
2009年中国教育发展峰会上 ,被评为“中国教育创新杰出人物” 。
”87孙瑞雪老师的书我看过的有《爱和自由》和《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孙老师的幼儿园能够搬起来的确有他所在的道理 。 1 ,首先 ,先讨论一下为什么你会怀疑或者犹豫这个敏感期的理论 。我们家长 ,老师收到传统幼儿教育思想束缚太大了 ,从我们父母小时候到我们小时候 ,所有的理念就是要 教孩子而不是引导孩子 ,所以到我们自己有了孩子 ,也会有这种思想 。我们要教他穿衣服 ,要教他识字 ,教他算数 ,但是孩子有他自己的世界 ,大人不是孩子的主导者 ,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 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让他自己体验这个世界带来的美妙的事物 ,不去打扰他们感知世界 ,同时 ,如果这个过程存在危险性 ,作为老师和家长可以在身后静静观察孩子 ,以便危险时救助他们 。题主所说的爬高问题就可以这样做 ,一方面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体验到高度和攀爬带来的体验 ,另一方面家长老师也可以从后面保护到他们 。关于豆子问题 ,孩子是要认知的 ,我们可以简单跟他们说几个字 ,剩下的让他们自己感受 。“这是黄豆 ,它是硬的 ,煮熟可以吃到肚子里”这样你可以引导孩子含到嘴巴里 ,试一下硬度 ,然后告诉他不能吃 。其实孩子的安全问题 ,只要老师家长上心 ,有一些是可以避免的 ,当然我说的这些可能对家长的时间和精力要求有点高 。 另外一点 ,有些危险 ,孩子经历了就不会再有下一次 ,这就是长教训 ,孩子和我们是一样的 ,经历了才会成长 ,我们也不喜欢孩子总是生活在襁褓当中吧 。 2 ,孩子的敏感期非常重要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敏感期经历 ,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尊重他们的敏感期 ,不要过分干涉 。孩子在敏感期里才会更好的感知世界 ,认知事物 ,所以当孩子的某一敏感期到来时 ,我们要尊重并支持他们 。例如孩子尿裤子 ,就是肛欲期 。
上述为个人教育经验 ,望有用 。
到此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 ,希望介绍关于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mobi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