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 、一生是诗的师生书缘——叶嘉莹为顾随编《驼庵诗话》有感
叶嘉莹先生谈诗与人生的文字感人肺腑 ,真是为诗而生 ,为诗而活 ,生命献给了诗 ,也献给了爱诗的人们 ,当然也成就了美丽而非凡的诗的生命 ,是诗的大爱的一生 。
尤为感动难忘并称奇不已的是 ,叶嘉莹先生二十来岁去台湾时 ,细软丢弃 ,独留恩师顾随先生教学的听课笔记在身边 ,且在六七十年后全套整理出版八大册《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这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文坛佳话与文化传承大事件 ,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太多太多!
顾随先生的这套《驼庵诗话》 ,精装小开本 ,爱不释手 ,开卷有益 ,如沐春风 ,又有亲耳聆听先生教诲的特殊美妙阅读效应 。先生才思敏捷 ,出口不凡 ,独出机杼 ,字字珠玑 ,含英咀华 ,余味无穷!是饱学之师的饱学之论 。如:
“中国后世少伟大作品 ,便因小我色彩过重 ,只知有己 ,不知有人 。一个诗人 ,特别是一个伟大天才的诗人 ,应有圣佛不度众生誓不成佛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精神 。出发点是小我 、小己 ,而发展到最高便是替全民族 、全人类说话了 。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 所说 有释迦 、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
70多年前的诗话 ,如今读来 ,依然发聋振聩 ,仿佛就是在针砭文坛当下的现实 。如此一针见血 ,入木三分 ,让人想到鲁迅先生的杂文 。
叶嘉莹和同学与顾随老师合影
顾随先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度被埋没的“大家” 。他的旧学修养颇深 ,尤其对诗文具有敏锐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 ,英文系出身的他又兼有中国古典与西方文学两方面的学识修养 。《驼庵诗话》采用中国古代的诗话体 ,要言不烦 ,言简意赅 ,也可以说 ,是对诗话传统的继承与弘扬 ,堪称现代诗话的经典与绝唱 。《驼庵诗话》内容丰富 ,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 ,每部分又分若干章节 。总论中涉及写诗 、内容 、技巧 、评论 、欣赏 、生活 、做人等诸多方面;《分论》中从评议《诗经》《离骚》开始 ,着重论说唐诗宋词兼及近人之作 。涉猎极广 ,新见颇丰 ,虽不系统 ,却又自成体系 ,是顾随先生诗歌思想与理论的集中表现 。而书中对于“诗心”的强调 、对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发展 ,近年来也都成学界热议研讨的课题 ,对于当下诗歌的创作与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指借鉴与指导意义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 ,顾随先生的诗话具有即兴发挥的课堂讲授的风采 ,妙语连珠 ,妙论迭出 ,这得力于作者长期在诗歌创作与研读中形成的敏锐的感受力 ,真是字字珠玑 ,令人回味不尽 。
试举一例 。顾随先生说“唐诗有两个标准 ,一是神韵 ,一是气象 ,神韵有远近 ,气象有大小 。神韵是内在 ,气象是外在” ,以此为视点切入唐诗 ,又当是别有一番气象与滋味 。诗无达诂 ,解读诗歌也有无数种切入点 ,但找准下点很难 。只有找得准 ,才能真正得其三味 。这就需要以顾随这样的大师当引路人 ,在他们的引领下读解古诗 ,收获自是大不同与大丰厚 。
顾随先生有叶嘉莹先生这样的学生 ,是一生之大幸 。
叶嘉莹先生有顾随先生这样的老师 ,也是一生之大幸 。
而他们师生二人对诗歌的贡献 ,更是中国文坛与中国文化之大幸 。
二 、顾随诗词讲记的作者简介
顾随(1897一1960) ,字羡季 ,别号苦水 ,晚号驼庵 ,河北清河县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终生执教并从事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 。先后在河北女师学院 、燕京大学 、辅仁大学 、中法大学 、中国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河北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古代文学 ,四十年来桃李满天下 ,很多弟子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 ,叶嘉莹 、周汝昌 、史树青 、郭预衡 、颜一烟等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 顾随先生有《稼轩词说》 、《东坡词说》 、《元明残剧八种》 、《揣龠录》 、《佛典翻译文学》等多种学术著作行世 ,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出版有《顾随文集》 、《顾随:诗文丛论》 、《顾随说禅》等 。
叶嘉莹 ,号迦陵 。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曾任台湾大学教授 、美国哈佛大学 、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
三 、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穿越时空的诗意旅程: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在历史的长河中 ,有一位独特的女性 ,她的名字如诗般流淌 ,叶嘉莹 ,中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明珠 。她不仅是一位学者 ,还是一位坚韧的诗人 ,她的故事犹如一部活生生的诗词传记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以细腻的笔触 ,为我们揭示了这位“士”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
从战火纷飞的童年开始 ,叶嘉莹在诗词中寻找慰藉 ,辅仁大学的顾随先生 ,如同一盏明灯 ,照亮了她的学术之路 。他们的师生情深 ,诗词唱和 ,不仅成就了她独特的学术见解 ,更点燃了她创立自己学说的热忱 。顾随视她为传法弟子 ,期望她能在古典文学领域独树一帜 。
毕业后 ,叶嘉莹投身教育 ,尽管动荡与变故接踵而至 ,但她始终坚守对诗词的热爱 。在台南女中的那段艰难时期 ,诗词成为她心灵的避风港 。面对生活的重压 ,她曾面临崩溃 ,但诗词的力量让她找到重生 ,受邀讲学 ,最终定居温哥华 。1974年 ,她回国探亲 ,以诗为笔 ,写下深情的《祖国行》 ,记录下了那段刻骨铭心的情感 。
影片《掬水月在手》以陈传兴的镜头 ,捕捉了叶嘉莹面对人生起伏的坚韧与从容 。镜头下 ,壁画 、石窟 、四季景色与自然元素 ,仿佛与古诗词对话 ,虽深奥却与她倡导的诗词理念紧密相连 。影片中的她 ,以《黍离》之词 ,直面生活的离别与哀伤 ,展现了一种淡然却又深沉的韵味 。
陈传兴导演用独特的艺术手法 ,带领观众走进叶嘉莹的世界 ,感受她与诗词共舞的生活 ,无需过多解读 ,只需观看 ,即可领悟到那份深深的人文关怀和对古典艺术的执着追求 。这位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以诗词为剑 ,书写了一部属于自己的传奇 。
这部纪录片不仅是叶嘉莹人生的缩影 ,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在现代世界的一次深情讲述 。
—— 结束 ——
【缓得】公众号原创 ,作者呀小张 ,一个理工女 ,用心分享文字与故事 。微信/知乎/个人公众号同名 ,期待与你共享这份诗词与生活的美好 。
到此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 ,希望介绍关于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mobi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