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一 、概念题
1.稀缺性(scarcity)
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 ,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 ,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 ,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 ,称之为自由物品 ,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 ,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 ,这种有限的 、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 ,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 ,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 ,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 、劳动 、资本品如机器 、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 ,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
2.经济学(economics)
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 ,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 ,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 ,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 ,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 ,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 ,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 ,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
书乐学堂有完整内容: ,进去搜索关键字就可以
3.效率(efficiency)
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 ,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 ,如果比值大 ,效率就高;反之 ,比值小 ,效率就低 。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 ,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 ,也就是说 ,如果想提高效率 ,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 ,提高收益或产出 。
4.平等(equity)
答:平等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 、制度 、做法 、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 ,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平等是一个历史范畴 ,不存在永恒的公平 。在不同的社会中 ,人们对平等的观念是不同的 。平等观念是社会的产物 ,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平等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 ,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 ,平等的内涵不同 ,不同的社会 、不同的阶级对平等的理解不同 ,但平等具有客观的内容 ,平等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具有客观性 。
5.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答:机会成本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 ,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 ,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 ,以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 ,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 ,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 。这就是说 ,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 ,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 ,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因此 ,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 。
6.理性人(rational people)
答: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 。理性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 、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可以是消费者 、厂商 ,也可以是从事任何其他经济活动的人 。在经济研究中 ,往往从这种理性人的假设出发 ,推导出一定条件下人们经济行为的规律 。比如 ,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经济活动主体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即作为理性人的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作为理性人的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等 。
二 、微观经济学第六版曼昆第十章”Whoville的许多相同居民喜欢喝Zlurp饮料...
这道题目共有五问:
1 、生产Zlurp饮料的成本是1.5美元 ,而且竞争性的供给者以这一价格出售 ,每个Whoville的居民将消费多少瓶?每个人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 、生产Zlurp饮料引起了污染 ,每瓶的外部成本是一美元 ,这个额外的成本计算进去 ,在第1题所描述的配置下 ,每个人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3 、Whoville的一个居民打算把他的消费饮料减少一瓶 ,消费者剩余减去他的消费污染成本会发生什么变动?
解答:
1 、消费第一瓶时 ,居民的消费者剩余是3.5美元 ,消费第二瓶的消费者剩余是2.5美元 ,消费第三瓶的消费者剩余是1.5美元 ,因此每个消费者剩余为3.5+2.5+1.5=8美元 。
2 、按照第一题的配置 ,每位居民消费四瓶饮料 ,那么每多消费一瓶消费者剩余要减去1元 。因此居民的消费者剩余为4美元 。
3 、根据题意可知这位居民消费者成本为3.5+2.5+1.5-3=5美元 。因为5>4 ,所以这位消费者的成本将增加 ,福利也将增加 。
扩展资料:
福利经济: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买着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买着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加高量减去实际支付的量;
例如:有一双限量版的篮球鞋 ,现在又1 、2 、3 、4个人都想要购买这双鞋 ,其中1愿意支付的价格是500元 ,2愿意支付的价格是700元 ,3愿意支付的价格是800元 ,4愿意支付的价格是1000元 。
现在通过竞拍的方式出卖这双限量版的球鞋 ,拍卖价格在一开始一定上升很快 ,当价格超过800的时候1 、2 、3都放弃购买这双鞋 ,4最终以900元价格买到这双鞋 。
在这个例子中:1 、2 、3 、4分别对应的500元 、700元 、800元 、1000元就是他们各的支付意愿 ,4的支付意愿是1000元 ,实际支付价格是900元 ,剩余100元就是4的消费者剩余
同样的例子:现在市场上有两双相同的球鞋出售 ,将问题简单化 ,考虑两双鞋子都一同样的价格卖出 ,这时候叫价到700元的是只有3 、4愿意出价购买这双鞋 ,最终两双鞋均已700元的价格成交 ,这时候3的消费者剩余就是100元 ,而且4的消费者剩余就是300元 ,市场总的消费者剩余就是400元 。
到此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 ,希望介绍关于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mobi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