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游戏(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小短文300)

文章目录:

  1. 生命游戏
  2.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小短文300

一 、生命游戏

生命游戏

生命游戏是John Conway 发现的一种游戏 。 其底层规则非常简单 。 在一个二维点状平面上 , 每一个点遵循如下规则

这个游戏可以在这里玩 。

这个游戏底层的逻辑非常简单 ,并且没有任何目的性和指向性 。 但是这些点 ,在这个规则的指引下 ,展现出了指向性 。

比如其中有一个最简单的组合 ,叫滑翔机 。它可以一直朝着一个方向前进 。 非常有意思 。

另外一个组合 ,叫高帕斯滑翔机枪 ,可以批量制造滑翔机 , 就像一个机枪一样 ,一直再朝着一个方向发射子弹 。 这非常有意思 。

一个本来没有指向的算法 ,在宏观上 ,竟然表现出了非常清晰的目的性 。

今天又刚好听到吴伯凡老师将的算法中立与定向选择 。 提到一个观点: 算法是中立的 ,但是其结果好像是有指向性的 ,这是算法的特点 。

这个观点 ,刚好解释了生命游戏中的现象

总结这个规律就是: 简单的底层逻辑 ,导致了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 。

昆曼有两本经济学巨著 ,一本叫微观经济学 ,一本叫宏观经济学 。 为什么经济学 ,要区分微观的和宏观的呢? 从生命游戏中 ,我得到了答案 。

微观遵循简单的逻辑 , 而宏观上会表现出纷繁复杂的现象 。

其中有一个例子 ,说的是市场经济中的个体是自私的 ,但是在宏观上表现出的是一种奉献 。 屠夫和面包师 ,是处于自己的目的 ,为市场提供了肉和面包 ,他们并不关心自己是否在为社会做贡献 ,而他们的行为 ,在宏观上为社会提供了很大的贡献 。

个人自私的目的 ,却可以给社会带来无私的贡献 。 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 。

微观的个体 ,遵循简单的逻辑 ,而宏观上 ,表现出复杂的现象 。 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要区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原因 。 其他的事情 ,也都有类似的现象 。

人只不过是在接受数据 ,并按照自己的算法处理数据 。 我们可以把人看做是一个算法处理器 ,我们遵循底层的算法在处理自己接触到的数据 。

这样的话 ,人是否有自有意志 ,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人只不过是微小细胞遵循简单逻辑所形成的复杂现象而已 。 所有的模式 ,底层算法已经确定 。

但即使底层逻辑一样 ,在宏观上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也是天差万别的 。比如滑翔机和高帕斯滑翔机枪 ,都是遵循同样底层逻辑的方块产生的 。

所以 ,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 ,看起来都差不多 , 因为只有那几种组合 ,可以产生成功 ,这个宏观现象 。

二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小短文300

1 、打开冰箱时 ,为啥冷藏室会亮而冷冻室却不会亮——“成本效益原则”原理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只有当改后效益大于改进的成本时 ,才应该改进这个产品 。

对于题目的问题 ,我们可以对比相关成本与效益 。不管是在冷冻室还是在冷藏室 ,安一盏打开门就会自动亮的灯 ,成本差不多是一样的 。这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固定成本” ,在这里指的是 ,它不随你开关冰箱门次数的多寡而发生变化 。

从效益方面来看 ,冰箱里有一盏灯 ,你找东西更方便 。由于大多数人打开冷藏室的次数比打开冷冻室的次数要多得多 ,因此显然 ,在冷藏室安装一盏灯的效益更大 。所以 ,既然加装一盏灯的成本相同 ,那么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 ,在冷藏室安灯就比在冷冻室安灯更划算 。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门上要安装锁” ,因为当时这种工业门都是有锁的 ,我们不会为了便利店而专门做一种不带锁的工业门 。产品设计不仅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 ,还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 。简单来说 ,成功的产品设计就是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两方面实现平衡 。

2 、为什么破旧的钱币总是被先花出去——“劣币驱逐良币”原理

这种现象可类比经济学一个很著名的原理 ,“劣币驱逐良币” 。目前 ,最通俗的解释是:当你的钱包里有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和一张破旧的百元钞票时 ,你总是倾向于把那张破旧的先花出去 。久而久之 ,流通中的货币越来越破旧 ,新钱却没有花出去 ,仍然呆在钱包里 ,于是劣币驱逐了良币 。

“劣币驱逐良币”原本是说:古时候 ,因为铸造货币工艺的差别很大 ,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的“良币”收藏起来 ,并试图将那些成色差的“劣币”转让给他人 ,这样市场上就同时流通着劣币和良币 ,且劣币得不到有效地制止和惩罚 ,如此循环 ,良币就会被驱逐出市场 ,质量差的货币反而在市场上流通了 。

在现今社会中 ,大家可以不必担心“劣币驱逐良币” ,人们虽然会排斥残币 ,但是对于新币的收藏偏好并没有古代那么强烈 ,或者说 ,即便收藏了新币 ,也不能兑换更高价值的东西 。并且 ,钞票的更新成本并不算高 ,市场上的残币大都被商业银行收集起来 ,送交到人民银行销毁了 。

当今 ,“劣币驱动良币”的现象已经被广泛引申到各个领域 ,人们用这一法则来泛指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 ,这个“劣胜优汰”的淘汰定律 ,可以引申出不同版本:官场的劣币驱动良币是“贪官排挤清官” 。

婚姻市场的劣币驱动良币是“丑女先嫁 ,美女成为剩女”;在信用领域的劣币驱动良币 ,就是“格雷欣法则”即“失信者得利 ,守信者失利”的现象 。

3 、为什么富者更富 ,穷者更穷——“马太效应”原理

“马太效应” ,指强者愈强 、弱者愈弱的现象 ,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 、教育 、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 。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 ,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 ,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我们往往会选择生意比较好的饭店就餐 ,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 ,也不愿意去一个客人寥寥的饭店 。到医院就诊 ,我们宁愿在一个有名望的医生那里排长队 ,也不愿意到同一个科室医术平平的医生那里就诊 。

于是 ,人多的饭店客人越来越多 ,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饭店人越来越少 ,最终门可罗雀 ,最好关门大吉 ,这就是马太效应 。

对于富人和穷人而言 ,由于富人通常会借助雄厚的经济力量 ,从而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而穷人则同样由于经济原因 ,与富人比较 ,则要相反缺少发展机遇 。

长此以往 ,富者更富 ,穷者更穷 。可以说 ,无论是在生物演化 、个人发展等领域 ,还是在国家 、企业间的竞争中 ,马太效应都普遍存在 。赢家与输家之间 ,常常从起初的很小差距 ,发展为“赢家通吃”的结果 。

4 、为什么有些人会“以偏概全” 、“爱屋及乌”——“晕轮效应”原理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 。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 ,并且和她结了婚 。娜坦丽容貌惊人 ,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 。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 。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

相反 ,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 ,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 、舞会 ,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 ,弄得债台高筑 ,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 ,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 。在普希金看来 ,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

所谓“晕轮效应” ,就是在人际交往中 ,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掩盖了其他特征 ,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 ,“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

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 ,或衣着打扮 、生活习惯看不顺眼 ,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 ,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 ,真所谓“一俊遮百丑” 。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 ,其错误在于: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 ,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 ,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以点代面;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 ,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它说好就全都肯定 ,说坏就全部否定 ,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

本书总结: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 ,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

5 、单身土豪那么多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小三——“帕累托优化”原理

“帕累托最优”原理 ,是指资源分配到达一种最理想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所有人都达到了最好的利益水平 。直白地说 ,就是达到“社会的大和谐” ,而寻求这一结果的过程就叫“帕累托优化” 。也就是并基于帕累托最优变化 ,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 ,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

理论上 ,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求更合理的资源配置 。如果把社会男女比作“可分配资源” ,再按照普遍的价值观 ,男人要找“貌美贤惠”的女人 ,女人要找“有钱又帅”的男人 ,这样搭配起来才让人觉得“最和谐” ,达到“帕累托最优” 。

如果我们不去深入研究“为什么‘有钱长得帅’的男人会找上‘不貌美贤惠’的女人” ,就很容易理解那些自认为“比她貌美贤惠”女人为什么会想要对这对男女进行“帕累托优化” ,即让那个“不貌美贤惠”的女人去找更适合她的“不有钱也长得不帅”的男人 ,让自己上位 。

那类自觉“貌美贤惠的”女人会觉得 ,那个“不貌美贤惠”女人找到了更适合的 ,而且情况没有变差 ,因为她和那个“又有钱又帅”的男人都呆在了“总体利益更大化”的点上 。反之 ,自认为“长得帅又有钱”的男人去挖“貌美贤惠”的女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

涉及到男女间的“帕累托优化” ,就不得不说道德在其中扮演的戏份实在太轻 。“土豪”和“高富帅”孰轻孰重美女们都知道 ,加个“未婚”或者是“已婚”的冠词 ,影响并不大 。这个理论的漏洞在于 ,世界上从来都有那么多信息不对称 ,“有钱长得帅”的性格缺陷你无从知晓 。

另外 ,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世界上从来都不存在真正的“帕累托最优” ,劈腿者恒被劈 ,就是这个道理 。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小短文300

6 、为什么有很多多年轻人迷上打游戏——“有效市场假说”原理

“有效市场假说”: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 ,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 ,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

游戏世界就好比一个“有效市场” 。比如COC(Clash of Clan)游戏中 ,每个级别都有其对应的兵种 。还能清楚地显示防御塔属性 、玩家的资金 、玩家曾经的战绩等 。因此 ,玩家极易作出判断:是否打得过 。打赢了自己能得到什么利益 。

购买某个装备的金币 ,自己需攒多久才买得起 ,而且在游戏中的投入了 ,几乎百分百有产出 ,除非技术不好 。另外 ,游戏中猪一样的队友和神一样的队友也容易判断 ,能让你快速决定是否要与该成员一起继续团战或另寻高人 ,现实中的合伙人却完全没有那么容易能在一两个回合内看出端倪 。

所以说 ,充分披露的信息 、非常容易把握的“投资”结果 ,游戏世界的公平有效是现实中无法比拟的 ,这也正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年轻人会迷上游戏的原因之一 。不过 ,过分沉迷于游戏也不好 ,毕竟除了游戏 ,生活中还有很多事要做 。

到此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命中的经济游戏 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 ,希望介绍关于生命中的经济游戏 mobi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mobi图书网
mobi图书网管理员

上一篇:苹果手机怎么看mobi格式的文件?(苹果手机上怎么能阅读mobi格式的文件?)
下一篇:《漫画世界简史》:轻松好读的世界历史通俗经典(有哪些经典的历史名著推荐?)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