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 、论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是晚清知名商人 ,至今他仍是各商业
人士学习的楷模 。
其实胡雪岩起点很低 ,他是从杂粮店学徒
做起的 。然后经老板介绍 ,去了杭州的信
和钱庄做学徒 。
由于他勤奋好学 ,人又聪明 ,很快博得老板信任 、成为钱庄骨干 。
后来他被老板安排到外面催债 ,这期间有一个
非常感人的故事 。
有一次 ,他在赶往下一家催债的路上 ,下起了大雨 。见到一个人没有雨伞 ,他主动为这个陌生人打伞 。
以后 ,在这条路上 、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发生 。有时候 ,他出门忘带伞 、碰上下雨 ,
那些曾经受过他帮助的人就会为他打伞 。
从这点可以看出 ,胡雪岩是个心存善念 ,乐
于助人之人 。
在胡雪岩成名之前 ,他都是以帮助别人为乐 。
一个有上进心 ,勤奋好学的人是肯定有所作为的 。
在胡雪岩功成名就之后 ,有一个商人 ,因生意上出现严重的亏损 ,需要大量资金周转 。通过调查 ,情况属实 。胡雪岩不敢怠慢 ,调来大量现银 。并与商人签了抵押合同 ,并且没有按商人自己开的低价转让 、而是以市场价进行交易 。
当时 ,商人非常感动 、满脸感激的泪水离开胡雪岩的钱庄 。钱庄的伙计问老板:“送上门的肥肉您都不吃?”表示很不理解 。
胡雪岩告诉伙计们 ,这不是做投资的时候 ,
是在救人 。我现在有这个能力帮他一把 ,就
帮一下吧 。他这点家当 ,也许是几代人攒下来的 。这样 ,我良心上也好过一点 。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 ,胡雪岩有这样的胸怀 ,
能不成就一番事业才怪呢 。
一个人肯为别人付出 ,在人家遇到困难时不袖手旁观 ,不乘机掠夺 。不落井下石 ,肯为别人打伞 ,这才是人生最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
关于胡雪岩 ,今天就与大家聊到这里 。希望
我们多学习一些胡雪岩的优秀品德 ,做一个
肯为别人打伞的人 。
全杨永铭:2022 、4 、4日于长沙
二 、红顶商人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
做事靠能力 ,做人靠格局
文/京博国学
商道就是人道 。胡雪岩经商成功之道 ,关键在于人脉的经营 。从钱庄小伙计到清朝首富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一生极富传奇性 。
他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 ,除了本身才干非凡 、胆识过人之外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 ,就是十分会做人 。
1 、“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 ,能帮人遮点雨就遮点”
清朝末年 ,有个商人因为投资失败 ,急需一笔资金来扭转败局 。这笔资金非常庞大 ,放眼天下 ,只有埠康钱庄才能帮他 。
商人一咬牙踏进了胡氏的埠康钱庄 ,一开口 ,就是押上全部的产业 。
他索取的价格很低 ,埠康所得的利润很高 ,没有人会错过这样一笔好买卖 。
但胡雪岩并没有马上应承 ,反而让他先回去 。商人前脚刚走 ,胡雪岩后脚就派人去了解实情 。
第二天 ,胡雪岩按照市面上的价格 ,如数支付给商人资金 。这个价格 ,远远高出对方的出价 。
商人错愕不已 ,胡雪岩告诉他 ,自己只是暂时帮他保管资产 ,等他挺过这一关 ,可以随时赎回 。
商人感激涕零 ,拜别而去 。
手下都很不理解胡雪岩的做法 。
胡雪岩却说:“当我还是小伙计时 ,经常在街上跑业务 。下雨天 ,我总是会帮人打伞 。后来时间一长 ,我就不用带伞了 。你肯为别人打伞 ,别人才愿意为你打伞 。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 ,能帮人遮点儿雨就遮点儿吧 。”
后来 ,商人赎回了自己的产业 ,成为胡雪岩忠实的合作伙伴 。胡雪岩的善举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生意也越做越大 。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今天攒下的人品 ,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瞬间得到兑现 。
2 、“成全别人 ,就是成就自己 。每个人都会是自己的贵人”
胡雪岩生意做得如此之大 ,而且一直顺风顺水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借力 。
他最早找到的靠山 ,是浙江巡抚王有龄 。俩人刚结识的时候 ,一个是钱庄的小伙计 ,一个是穷困潦倒的异乡人 。
那时 ,王有龄整天在茶馆穷泡 ,一壶龙井泡成白开水还舍不得走 。穷也就算了 ,架子还大 ,不爱搭理人 ,因此也没人搭理他 。
可胡雪岩觉得这个人不一般 。
当他知道王有龄是候补官员 ,只是没钱进京去补缺时 ,他决定把刚收到的一笔账挪借给了他 。
王有龄异常感动 ,“非亲非故 ,为何如此帮忙?”
胡雪岩只说:“我看你好比虎落平阳 ,英雄末路 ,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一定要拉你一把 ,才睡得着觉 。”
胡雪岩果然没有押错宝 ,王有龄进京之后官运亨通 ,一路做到浙江巡抚 。而他也知恩图报 ,助力胡雪岩成为江南首富 。
锦上添花容易 ,雪中送炭却不是人人都愿意做的 。然而 ,这既是一种能洞察未来的人生智慧 ,也是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豁达情怀 ,在成全别人的同时 ,往往也成就了自己 。
后来 ,太平军作乱 ,杭州城破 ,王有龄殉职 。左宗棠刚刚收复杭州 ,万事待兴 。
胡雪岩求见左宗棠 。素有湖南骡子脾气的左宗棠连座都不赏 ,劈头就是一句:“有人要参你!”
“我有十万石米 ,就在杭州城外 ,可解大人燃眉之急 。”胡雪岩也不辩解 ,只说了这句话 。
杭州刚刚平定 ,一片狼藉 ,有这十万石米 ,足以安定人心 。左宗棠一听此话 ,立刻请胡雪岩升炕 。
当他听说这批米胡雪岩分文不取 ,也不要朝廷嘉奖时 ,以为自己听错了 。“雪岩报效这批米 ,不是为了朝廷褒奖 。雪岩是生意人 ,只会做事 ,不会做官 。”
胡雪岩话锋一转 ,“不过 ,大人也是只会做事 ,从不把功名富贵放在心上的人 。照我看 ,跟另一位大人物 ,正好相反 。”
“请教!”左宗棠大感兴趣 。
“大人跟李中丞正好相反 。李中丞会做官 ,大人会做事 。”
左宗棠和李鸿章一向不合 ,胡雪岩这话直说到左宗棠的心坎上 。
俩人越谈越投机 ,相见恨晚 ,从此精诚合作 ,携手共赢 。左宗棠收复新疆 ,完成了千秋伟业 ,名垂青史 。胡雪岩成为红顶商人 ,一跃而成当时清朝首富 。
胡雪岩的习惯 ,是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当作贵人 。
3 、“戒欺——真不二价”
北有同仁堂 ,南有胡庆余 。
胡庆余堂的药店里 ,挂着两个牌匾 ,一个是“戒欺” ,朝里挂 ,给自己员工看 。一个是“真不二价” ,朝外挂 ,给客人看 。
在经营上 ,戒欺的体现是真不二价 。
真不二价 ,倒过来讲就是价二不真 。价格降低了 ,货品自然也就掺水了 。药跟别的东西不一样 ,轻则无效 ,重则害人性命 ,这样的事情 ,胡雪岩坚决不做 。
一百多年前 ,胡庆余堂就已经做到把顾客当作上帝 ,秉承微笑服务 ,从不店大欺客 。哮喘病高发的季节 ,病人半夜三更敲门求药 ,值夜的药工丝毫不敢怠慢 ,为病人现熬鲜竹沥 ,文火忙烤 ,让病人当场喝下 。
胡庆余堂创立之初心存大公无私 ,以救人活命为本 ,以店养店 ,不以盈利为目的 ,最后却财源滚滚 ,并赢得江南药王的美誉 。
这一切 ,看似偶然 ,却是必然 。
胡庆余堂的创立 ,是因为左宗棠征西 ,官兵需要的药材太多 ,开销太大 ,索性自己开家药局 。因此 ,征西军的成药 ,都是胡雪岩捐赠 。
曾国藩知道此事后叹道:胡氏为国之忠心 ,不下于我 。
此外 ,胡雪岩捐银十万两开设钱江义渡 。每年全国各地受灾 ,胡雪岩捐衣 、捐粮 、捐药 、捐银不计其数 。
左宗棠征西 ,但朝廷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饷 ,发不了兵 。最后胡雪岩出面 ,先后向洋人借款将近2000万两白银 ,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不世之功 ,立下汗马功劳 。
左宗棠直言:胡雪岩虽是商贾 ,却有豪侠之概 。
胡雪岩虽是商人 ,却有侠义心肠 ,他为人仗义 ,慷慨大方 。
“我有了钱 ,不是拿银票糊墙壁 ,看看过瘾就算数 ,我有了钱要用出去!世界上顶顶痛快的一件事 ,就是看到人家穷途末路 ,几几乎乎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刚好遇到我有钱 ,喏 ,拿去用!够不够?”
商道即人道 ,经商跟做人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
胡雪岩做任何事情 ,都会先考虑到别人 。得罪人的事 ,他决不会去做 。和朋友一起做买卖 ,就算亏了本 ,他也照样给朋友分红 。
人际交往中 ,他总是宁可自己吃亏 ,也要让大家满意 。
做事靠能力 ,做人靠格局 。
纵观胡雪岩一生 ,对客户 ,诚信为本 ,从不欺诈;对上司 ,鞠躬尽瘁 ,尽心尽力;对同行 ,绝不排挤 ,创造双赢;对朋友 ,两肋插刀 ,肝胆相照;对下属 ,出手大方 ,知人善任;对百姓 ,广施恩德 ,好事做尽……
转自知识窗往事文摘2020年1月
到此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红顶商人胡雪岩.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 ,希望介绍关于红顶商人胡雪岩.mobi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