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这本书怎么样?(小学生可以使用Kindle吗?毕竟不是真的纸 ,会不会对眼睛有伤害?_百度...)

文章目录:

  1. 《自控力》这本书怎么样?
  2. 小学生可以使用Kindle吗?毕竟不是真的纸 ,会不会对眼睛有伤害?_百度...
  3. 采访下:说说为什么有了ipad还要买kindle
  4. 怎么让自己自律起来

一 、《自控力》这本书怎么样?

虽然baumeister是研究自我控制的大牛 ,但是《自控力》这书真的只能当鸡汤读 ,用处不大 。baumeister把自我控制理解成一种意志力的消耗 ,这个理论很有影响力 ,但是争议也很大 。他的理论简单易懂 ,用起来容易 ,但是我个人觉得没啥卵用 。《自控力》里都是他自己的研究和实验 ,好多学者重复他的实验根本做不出来 ,好像只有他的团队才能做出他的结果 。有关自我控制还有一个学派 ,认为自我控制是目标之间的战斗 ,研究各种各样的动机 ,什么情况下你更有动力 ,什么情况下你比较没有动力 。我觉得这个学派的理论更好 ,不过没有看到市面上有出书 。

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 ,但是前提是读懂 。这本书里面有着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解说 ,且有些观点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 ,这是需要仔细看的 ,不求甚解的后果很严重 。比如开始的意志力有限的部分 ,我当时没看进去 ,只是匆匆看了一下知道自控力原来是有限的 ,在这件事上用了自控力就不能在另一件事上同时用足自控力 ,结果给自己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比如学完一天的习之后就暗示自己再也没有意志力去健身房去操场跑步了 ,也没有意志力少吃一点了 ,其结果就是活成了一个自我设限的人 ,一段可悲的时光 。其实意志力确实是有限的 ,但是这个限度是无比大的 ,大到你不可能用完 。就像马云的财产一样 ,是有限的 ,但是想在一天之内花完其实也有那么点难度 。而且随着你好好的睡一觉 ,第二天的自控力又会恢复如初 。知道了这个事实后 ,就可以丢弃自我设限的包袱 ,在每一件事上都投入足够的自控力 ,并且暗示自己自控力多的用不完 ,也就生活的更积极 ,更丰富多彩 。

二 、小学生可以使用Kindle吗?毕竟不是真的纸 ,会不会对眼睛有伤害?_百度...

对眼有伤害的是阅读习惯 ,和看手机看纸书关系不大 。

不能 ,小孩子自控力差 ,很难控制 ,电子设备最好不用

还是不用的啊 。小心一点的呀 。

三 、采访下:说说为什么有了ipad还要买kindle

1.两者的体验是不一样的 。kindle阅读器是墨水屏的 ,显示的感觉跟纸书差不多 ,看你喜欢读书的习惯 。Kindle阅读体验好很多 ,屏幕亮度适宜 。iPad太刺眼 ,时间长了眼睛很累;

2.Kindle体积更小 、更轻 ,便于携带;

3.iPad功能太多 ,诱惑也太多 ,很难专心读书 ,除非你有极强的自控力 。

四 、怎么让自己自律起来

01

定一个时间 ,一般以30天为限 。

自律很难 ,意味着你要逼着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 ,不想做的事情 ,但是一旦成功 ,会让生活更上一个层次 。以30天为限 ,是培养自律最好的时间段 。

02

确定一个主题 。

在这30天里面 ,确定一个要去坚持的主题 ,例如减肥 ,读书 ,主题目标越单一越容易实现自律 。

03

及时给自己奖励 。

坚持给自己奖励 ,并使奖励大小逐渐增加 ,会给自己带来更多满足感 。奖励可以是一部电影 ,一双鞋子 ,甚至可以给自己放假 。

04

以实际效果为衡量标准 。

有些事情不是你完成了就可以 。像读书 ,如果你看了一小时的书 ,却只是潦草完事 ,什么知识都没有得到 ,那和没有看书又有什么差别呢?以实际效果为衡量标准 ,挤掉时间里的水分 。

05

给自己创造一个可以更好完成任务的环境 。

对于读书而言 ,一个舒适温暖的环境可以为读书带来更多的附加效益 。对于跑步 ,和别人一起往往可以坚持更久 。

06

要有调整的预期 。

不是说你定好项目 ,定好时间 ,就不会有别的事情来打扰你 。未来永远带有一种未知性 。而你要做的是当计划被打乱的时候 ,要有预备的方案 ,这样才能使你的计划越走越远 。

一 、把最重要的事放在最前面

关于自律力的研究 ,西方心理学有几个经典实验 。

比如 ,实验者按照科学家的指示 ,观看动人的电影并忍住情绪——忍住哭 ,忍住笑 ,然后开始解数学题 。

结果发现 ,同样的数学能力 ,已经使用过自控力的人 ,即使是用在了和数学思维毫无关系的忍住哭泣上 ,他们的解题效率 、注意力和自控力也都下降了 。

心理能量有限 。

这个秘密也由此揭开了面纱 。

《自控力》这本书怎么样?(小学生可以使用Kindle吗?毕竟不是真的纸    ,会不会对眼睛有伤害?_百度...)

所以 ,人普遍清晨的自控力比下午好 ,下午的自控力比晚上好 。

你撞见前男友和现女友秀恩爱 ,表现的大气自如100分 ,转头发现自己背不进单词 ,还打破了节食计划暴饮暴食 ,这不是你还爱他 ,是因为你的心理能量在“大气自如”的时候 ,消耗过度了 。

所以 ,我们最好把最重要的事情 ,放在刚起床时做 。

那是一天中自律力最好的时候 。

把刷剧 、刷公众号文章 、和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情尽量忍到后面去 ,反正就算到时累了算了 ,也伤害不到你的未来 。

刷手机的欲望 ,是说忍就能忍的吗?

当然了 ,有方法的 。

每一次忍不住了 ,想偷懒了 ,马上问自己一遍:你真的要把好不容易充满的有限心理能量用在这里吗?用完之后你就做不了别的事了哦!一整天又浪费了哦!

还管不住?

想想这些:

你上一次自律失败遭遇了什么?

构思好的论文 ,因为不得不在最后一夜写完 ,写得稀巴烂;跟着室友开黑导致自己错过面试/女朋友/复习考试 ,你捶胸顿足对天发誓不会再犯……

记住这种悔恨 、自责 、再也不想体会第二遍的痛苦 ,在管不住自己的边缘 ,把它们拿出来 ,细细咀嚼 ,好好回忆 。

久而久之 ,悔恨的痛苦和自律失败 ,这两件原本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 ,经过你的思维训练 ,在你的大脑里形成了因果联系 。

每当你稍微想偷懒一下 ,立刻被偷懒之后的悔恨的痛苦折磨 。自律自然而然就更容易了 。

这便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

就像失恋男在吃拍黄瓜的时候被女友甩 ,从此看到黄瓜就心酸 ,很多年无法吃拍黄瓜 。

最后 ,早上起床不要先玩手机 ,早上起床不要先玩手机 ,早上起床不要先玩手机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二 、目标越具体 ,越容易控制自己

你觉不觉得 ,上课的时候 ,如果你对一个知识点 ,只理解了宽泛的概念 ,事后很容易忘记 。

而如果你记住的是老师举的具体例子 ,它可能会在你脑子里存很久 ,将来能讲给孙子听那 么久 。

自律力发挥起来 ,是一样的道理 。

我们的大脑对具象化的东西印象更深 。

自律计划越具体 ,执行起来就越容易 。

这是社会心理学家鲍迈斯特的自我调控理论 。

比如 ,不要再把计划列这样子的计划:明天学习一天 ,周末两天要全用来学习!

对自己说:明天八点前要坐进图书馆 ,下午六点前不能出来 ,十二点可以外出吃饭 ,一小时内必须坐在座位上 ,继续刷题 。

如果你还没有这样做 ,试试吧 ,你会发现管住自己比过去容易了一点 。

因为你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 。

三 、实验说 ,只要视线里有手机 ,哪怕是别人的 ,也会影响你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做了个调研 ,问人们觉得 ,怎样杜绝手机的影响最有效 。

人们普遍认为不看手机 ,或者屏幕朝下就可以了 。

心理学家在华盛顿特区做了个现场实验 。

发现不仅不玩没用 ,屏幕朝下没用 ,只要手机在视线里 ,哪怕不是自己的 ,注意力都会受影响 ,而人们几乎意识不到 。

更有趣的是 ,两个不太熟的人谈话 ,如果桌子上有手机 ,哪怕全程没有人用它 。仅仅是手机的存在 ,也会降低人们的亲密度 ,同情心和信任感 。

茹比学完这些 ,坚决要改掉学习摸手机的习惯 。

她把手机静音静震放在看不见的地方 ,每想摸它一次 ,就问自己一次:你想拿宝贵的心理能量刷手机吗?

对自己说:你不会只查单词不刷微博就把手机放回原处的 ,别自欺欺人了 。

现在 ,好多人问茹比博士:你是怎么做到学习的时候完全想不起玩手机的啊?为什么 我也控制自己 ,却还是不停地想玩?

她说:你和我身为人类 ,大脑里都有一个叫镜像神经元的东西 ,它负责不断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模仿 ,让我们看过 、做过的事情越来越容易 。

所以 ,你每摸手机一次 ,下次摸手机就更容易 ,你每成功抵制手机诱惑一次 ,下次也会更容易 。

因为神经元活动大都是无意识的 ,你觉得难的时候 ,只感到一切遥遥无期 ,并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在慢慢变好了 。

你甚至不会发现 ,自己已经失去了学习玩手机的欲望 ,直到别人睁大眼睛问你:天哪!你怎么做到学习起来完全想不起手机啊?

你这才意识到 ,你居然神功已成 。

四 、保证高质量睡眠

前面解释过 ,我们的心理能量要靠睡眠充电 。

我们只有在深度睡眠中才能缓解疲劳 ,加强新陈代谢 ,得到能量积攒 。

深度睡眠也被称为黄金睡眠 。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一直是个火爆话题 ,众说纷纭 。

心理学家证实过几个 。

大概是尽量排除睡眠干扰 ,比如在安静和全黑的环境里入睡 ,如果环境不够黑 ,可以戴眼罩 。

于是眼罩公司笑了 。

如睡前不要看电子屏幕 ,因为屏幕上的蓝光会扰乱大脑的睡眠信号 ,所以看书或者Kindle更好(有些手机的睡眠模式就是除蓝光模式) 。

好多公司都笑了 。

人体的个体差异太大 ,比如光线就影响不了我的睡眠质量 ,我听声音才睡不着 。同时 ,许多人开灯睡不着 ,要听音乐入睡 。

所以 ,我不爱盲信过于笼统的意见 。

每个人都是特别的 ,了解自己最有用 。

我通过对自己睡眠质量的长期监测 ,发现我在大脑疲劳的时候 ,睡半天还是醒的 ,在身体疲劳时进入深度睡眠很快 。

我经过长久的对自己的观察学习 ,如今喜欢睡前放松 ,不喜欢睡前工作和学习 。喜欢身体累了再睡 ,如果不够累 ,我会在睡前跳运动量很大的健身操 。这让我基本掌控了自己的睡眠质量 。

这一段没有科学依据 ,是我个人经验 ,只用来说明最好的方法是探索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

对了 ,我们如果直接从深度睡眠中醒来 ,会感到大脑疲累 ,这和睡眠长短无关 。

以及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7-8小时的日睡眠才健康 。深度睡眠平均占总睡眠25% ,有些人更短 ,有些人更长 。先天基因和后天训练都有影响 。

我在书里曾写过这样的例子:R教授 ,活到85岁 ,每天只睡4小时 ,李凯文说他必须保证9小时候以上睡眠 ,第二天才能工作 。他们成绩都很好 。

我还在课本里学过每天只睡一小时 ,健康活到70多的极端案例 。

个体差异是一件神奇且有趣的事 。

本书总结:关于如何提高深度睡眠的比例 ,花时间了解自己 ,比学习别人有用 。

你睡好之后的身体 ,头脑清醒 ,疲劳感归零 ,精力充沛 ,思维变快 ,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 ,心理能量满格 。你一定感受得到 。

认真想想那样的一觉是怎么睡出来的 ,把它变成睡眠习惯 。

五 、不要跟不自律的人一起学习

这个有点残忍 。

我告诉你为什么 ,你就会原谅自己了 。

我们从1962年的电梯实验说起 。

如果一电梯人都面对着墙壁 ,唯一一个面对电梯门的人会不知不觉转向墙壁 。

同样的套路 ,心理学家又尝试拿下帽子 ,戴上帽子 ,连转三面墙壁 ,全都屡试不爽 。

从众的远古人更容易活下来 ,因此我们身上都携带从众基因 。

于是心理学有了著名的社会影响理论 。

甚至 ,家里有肥胖的人 ,其他家庭成员的肥胖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

我们每个人 ,都逃不开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影响 ,这影响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 。

更不要说有些人 ,自己玩手机就算了 ,还动不动就跟你聊闲天 ,你装没听见 ,他们要么马上开始胡思乱想你们的友情怎么了 ,或者要么回过头嘲笑你装逼 。

前者你回头还得负责开导她的玻璃心 ,后者叫你明明在做想做的事情 ,还要自我怀疑 。

这样的朋友 ,叫你自习一次 ,第二次你就找个借口推脱了吧 。

不是今天不出门 ,就是学完了再回微信说不好意思今天出门没带手机 ,总而言之 ,绝对叫不出来 。

不用担心会因此失去朋友 。

如果你科学地学过人类情感 ,会知道“相似性”才是友情和爱情的长期粘合剂 ,学习习惯不好的朋友 ,你在他面前好好学习 ,反而会叫他不舒服 。

我有很多不爱学习的朋友 ,我们不一起学习 ,不妨碍我们一起打球拍照逛街旅行吃饭 。

到此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kindle自控力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 ,希望介绍关于kindle自控力mobi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mobi图书网
mobi图书网管理员

上一篇:哪些小说网站可以免费下载小说资源?(在那个网站可以免费看小说啊?)
下一篇:如何下载mobi 、epub 、azw3格式电子书(将word文档 *** 成有目录的mobi电子书有没有)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