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 、有什么好的艾灸书可以推荐
关于艾灸的书籍 ,长生鹤艾条首先推荐很经典的著作“灸绳” ,把艾灸的原理 ,方法 ,作用 ,以及各种前瞻性探讨 ,看了之后你会感觉艾灸原来如此有趣 。
另外 ,还有“灸法医鉴” ,是艾灸方法案例的百科全书 。
现代比较流行的还有“马氏温灸法” ,谢锡亮灸法 ,这个可以官注共重号 长生鹤 ,就下载看了
从源头来讲 ,看灵枢 ,知其本源 。专著来讲看针灸甲乙经 ,或者外台秘要和千金方当中也有部分提及 。唐以后的针灸类书都已偏差 ,不宜阅读
《马氏温灸法》 ,这本书网上可以下载 ,理论和具体针对不同病症的穴位艾灸方法 ,写的都非常详细;
《谢锡亮灸法》 ,谢老是近代艾灸界的泰斗之一 ,这本书对理论和医案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而且有很多重症的医案 ,可以让人看了之后坚定信心 ,并且具体艾灸的穴位 ,取穴方法介绍的也比较详细 。
在众多的养生公司中 ,传艾健康公司以“让道医走进每个家庭 ,实现众人百岁梦”为使命 ,以“成为专业的道医健康和修行平台”为愿景 ,旨在传播道家养生文化 ,口碑很好 。
更多问题欢迎咨询传艾健康客服 。
本人是西安继正堂艾灸馆馆主 ,常年在一线给客户做艾灸 ,平时没事喜欢研读艾灸书籍 ,结合本人的经验 ,拟了这个读书清单 ,希望对学习艾灸的朋友有借鉴意义 。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
- 1.《单桂敏灸除百病》 ,作者单桂敏 ,适合艾灸初学者(艾灸小白)和只是打算学点初步艾灸知识在家简单保健下的朋友 。
- 《谢锡亮灸法》 ,作者谢锡亮 ,谢锡亮先生是当代艾灸界的泰斗之一 ,这本书知识丰富 ,对于艾灸理论 、经络穴位都有详细讲解 ,并且收录了很多艾灸医案尤其是很多重症的医案 ,让人翻阅之后 ,可以坚定信心 ,临床实践有法可依 。
- 《马氏温灸法》 ,作者马少群 ,这本书理论和具体针对不同病症的穴位艾灸方法 ,写的非常详细 。缺点在于马氏温灸法所用穴位比较多 ,新手难以掌握 ,另外本书灸法每次都采用很多的穴位 ,每次艾灸所用的穴位也不同 ,难以操作 。
- 《灸绳》 ,作者为周楣声 ,该书关于振兴灸法的思考 、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研究经络学说 、经脉系统的内容及在针灸疗法中的地位等 。
- 《中国灸法治疗学》 ,作者肖少卿 ,本书也是注重辨证配穴 ,既可以学到辨证知识 ,体悟中医的医理 ,里面也收录了大量的古人灸法 ,可以作为参考 。本书主体内容所用穴位较多 ,收录古人的灸法里配穴不多 ,可以参考使用 。
- 《灸法秘传》 ,为清代灸法专著 ,内容不多 ,但字字珠玑 ,谈到了具体七十种症的艾灸方法 ,谈医理 ,医理简明 ,论灸法 ,配穴精少 ,切实可用 。网上电子版错误百出 ,错字 、漏字 、多字 、断句错误等甚多 ,现流行版本为中国艾灸传习社编校刊印 。
- 《神灸经纶》 ,为清代灸法专著 ,作者吴亦鼎 ,全书搜罗甚广 ,较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中期以前中医灸法的理论和临床知识 ,是一部重理法且切合临床的灸法集大成著作 ,在针灸发展史上享有一定地位 。
二 、学艾灸需要看的书籍
1.《谢锡亮灸法》谢锡亮
2.《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陈日新
3.《范长伟极简艾灸》范长伟
4.《神灸经纶释》吴亦鼎著 王大生释
5.《针灸真髓》 、《针灸临床治疗学》代田文志
6.《灸绳》 、《填海录》周楣声
7.《经络腧穴学》刘清国
8.《针通经络灸调阴阳》金南洙
9.《扁鹊心书》窦材
10.《灸法直论》王正龙
11.《灸法医鉴》
12.《灸法治疗学》
13.《灸法自疗学》
学艾灸的同学 ,还需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学习《针灸学》 ,打好基础 ,勤学苦练 ,方成正果!
三 、浊气 、浊水 、浊物 ,它们是致病的三大根源 。
疾病种类千奇百怪 ,光是常见病就有几百种 。中医里有一句话叫“治病但求其本” ,也就是说 ,只要找到了产生疾病的本源 ,不管疾病如何变化多端 ,皆“万变不离其宗” ,尽在掌控之中 。
那么 ,疾病的“本”是什么呢?或者说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就在于我们体内有三样东西:浊气 、浊水 、浊物 ,它们是致病的三大根源 。
二 、艾灸到底要灸出什么?
《灸法医鉴》是这样介绍艾灸作用的:温经通络 、祛湿散寒;升阳举陷 、回阳固脱;消淤散肿 、拔毒泄热;预防疾病 、保健强身 。
在这里面 ,湿 、寒 、淤 、肿 、毒 、热 ,都归属于“三浊”(浊气 、浊水 、浊物) 。所以 ,说到底 ,艾灸就是要把我们体内的“三浊”灸出来 ,只有把它们灸出来 ,艾灸才算真正发挥了作用 。
三 、为什么“三浊”是人的病根?
1 、浊气
浊气是相对于清气而言的 ,清气是正气 ,而浊气是废气 ,必须排出体外 。比如你跟别人吵架生气 ,或者有事儿闷在心里生气 ,就是浊气 。很多女性朋友经常觉得小腹胀胀的 ,很可能就是肠道内充满浊气了 。
《黄帝内经》曰“百病生于气” ,浊气堵在心窝就会胸口憋闷 ,堵在脑袋就会头晕眼花 ,堵在胃部就会胃胀胃痛 。
浊气虽然是气 ,但是却阻碍气血正常运行 ,极易在体内郁结成块 。因为气滞必血瘀 ,血瘀的地方多了 ,必然会表现出各种症状 ,如肝胆病 、肾脏病 、高血压 、心脏病甚至肿瘤等 。
很多初期艾灸的朋友 ,艾灸后第一反映就是打嗝多放屁多 ,也就是排气多 。这个其实就是艾灸在排出体内浊气 ,因为中医认为一个健康的机体循环就应该是清气上升滋养心肺 ,浊气下降排出体外 。
此外 ,当瘀积的浊气往外排时 ,还会出现烦躁易怒 、悲伤 、委屈等情绪变化 ,有时肝胆区和反射区还会酸痛 。这些都是排病反应 ,是好事儿 。
2 、浊水
浊水就是湿浊 。老爱吐痰的人 ,就是因为体内浊水太多 。浊水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它若窜到腿上就是水肿 ,窜到皮肤表面就是湿疹 ,窜到头部就导致晕眩症 。湿浊遇肝火则化痰 ,逢脾虚则腹泻 ,所以必须及早清除 ,否则遗患无穷 。
说到排浊水 ,就不得不提艾灸后出水泡 。大家如果仔细观察 ,就可以发现艾灸后水泡内的脓液颜色是不同的 ,颜色越黄 ,说明湿浊越严重;如果颜色浅只是表明单一的寒症 。另外 ,有些人艾灸后会出一身大汗 ,感觉貌似“虚脱” 。其实这也是排浊的一种状态 ,排的都是脏腑 、血液和细胞里的浊水 。
此外 ,有些灸友还常见出疹子 、出水泡 、呕吐 、痰涎 、小便频数 、腹泻 ,比如水样稀便 ,粘稠大便 ,有时还会出现四肢乃至全身浮肿的情况 。这些都是排湿的常见现象 。
3 、浊物
浊物是实浊 ,主要指宿便 。宿便堆积体内会使身体慢性中毒 ,导致人体抵抗能力迅速衰退 ,不光五脏六腑受到侵害 ,还会影响“面子”工程 。可以说 ,宿便是女人衰老的重要杀手 ,决不能轻视 。
由于便秘情况不同 ,艾灸过后 ,宿便的排出时间也不尽相同 。有些顽固性便秘患者 ,甚至要坚持艾灸1个月甚至以上 ,才能逐渐排出宿便 。宿便大多又干又硬 ,有些灸友甚至会出现痔疮出血 。
四 、如何借助艾灸排出“三浊”?
1 、排浊气
肾精不足 ,气的推动 、温煦 、防御 、固摄和气化功能就会减退 。所以 ,温肾扶阳是排浊气的根本 。艾灸扶阳固本 ,升清降浊 ,是很好的排浊疗法 。艾灸可以使浊气下降 ,降于涌泉穴 ,升至百会穴 。为啥灸完总会打嗝放屁?其实浊气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排出 。
艾灸穴位:脾俞 、肾俞 、神阙 、命门 、涌泉穴 。
此外 ,老爱生气也会产生浊气 ,艾灸太冲 、行间疏肝解郁也是排浊的重要方式 。
2 、排浊水
脾主水湿代谢 ,身体里的水液 ,包括食物营养物质中的液态物质 ,都要靠脾来运化 ,而后输送给各个脏腑 ,如尿分配给膀胱 ,汗分配给肺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正常 ,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滞留成痰湿等治病因素;反之 ,就会湿浊内生 。内生之湿多因脾虚 ,因此排浊水 ,健脾祛湿是关键 。
艾灸穴位:阴陵泉 、血海 、脾俞 、承山 、丰隆 。
3 、排浊物
排浊物需要辩证调理 ,因为宿便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实性便秘导致 ,一是虚性便秘导致 。
实性便秘主要与素体阳盛 、饮食不当 、气机郁滞等有关 ,比如 ,素体阳盛 ,也就是身体长期阳气偏盛 ,体内极易积热上火 ,火在大肠就会导致肠道燥热 ,大便干结;虚性便秘主要与气虚 、阳虚有关 ,它们导致大肠运行无力 ,气机传导失职 。
艾灸排浊物必须分清虚实 ,一般而言 ,由实性便秘导致的宿便以清热去火 、消食导滞为原则 ,由虚性便秘导致的宿便以温阳益肾 、补益气血 、滋阴润燥为原则 。
艾灸取穴:大肠俞穴 、天枢穴 、支沟穴 、上巨虚穴 。同时 ,针对虚性便秘 ,气虚:加灸气海穴;气血两虚:加灸足三里穴;气阳两虚:加灸太溪穴 。
中医认为 ,女人由于其天生的生理特点 ,体内极易瘀积“三浊” ,不把它们及时排出 ,看上去比同龄人老10岁!所以 ,这也是我们推荐女性朋友多艾灸的重要原因 。
到此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灸法医鉴 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 ,希望介绍关于灸法医鉴 mobi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