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 、请问谁能分享喜马拉雅的张宏杰:极简中国史百度网盘资源下载?
链接:
提取码:7an2
张宏杰:极简中国史 。立足全球视野 ,真正看懂中国摆脱错误常识 ,洞察最新趋势对比中西文化 ,感受中华魅力100本推荐书单 ,构造历史思维 。一个全新完整的中国历史概念 ,跳出通史套路 ,抓住核心脉络 ,摆脱错误常识 ,发现历史另一面
多学科解读方式 ,把握中国历史独特性 。
课程目录:
发刊词:在世界坐标中看中国史
总论: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脉络
法家和儒家 ,法治和德治的针锋相对
他们影响了两千年来的国人思想
......
张宏杰老师在大学的课程就很受欢迎 ,课堂经常座无虚席 ,最近刚在喜马拉雅上开课 ,
张宏杰:极简中国史
二 、极简汉字史 第一章 文象列而结绳移 鸟迹明而书契作
一切皆是映射 。(光剑)
这一切要从宇宙大爆炸说起 。
宇宙简史
太阳系简史
人类简史
星系运动 ,
日地月之间的周期运转 ,
天文地理 ,
历法星象
什么是一年?
什么是一月?
一年为何是十二个月?
为何有春夏秋冬?
十天干 ,十二地支?
为何太极 ,阴阳 ,四象八卦 ,为何五行生克?
《尚书·序》中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 ,始画八卦 ,造书契 ,以代结绳之政 ,由是文籍生焉 。”
这里说的“书契” ,是指刻在可以啮合的两块骨片 、竹板 、木块等材料上的文字或类似文字的笔画 、符号 。《尚书》中这段话是说 ,伏羲氏发明了八卦符号和刻书契刻的做法 ,取代了原先的结绳记事的旧办法 ,由此产生了文字和书籍 。
八卦符号代表了八种自然现象 。八卦中 ,代表天 ,称作乾;代表地 ,称坤;代表雷 ,称震;代表山 ,称艮;代表火 ,称离;代表水 ,称坎;代表泽 ,称兑;代表风 ,称巽 。任意两卦相叠合 ,就可以得出八八六十四卦 ,从而也就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演变 。八卦用蓍草或小竹棍之类的筹策来演算 。以上记载将“画”与“造”并列 ,“八卦”与“书契”同举 ,似乎二者又是同时产生的了 ,但还没有明确说由八卦而生文字 。
到了宋代 ,便有人认为八卦就是汉字的发端 。宋朝学者郑樵(1104~1160年)在《因文成象图》中认为“天 、地 、山 、泽 、水 、火 、风 、雷”八个字直接来源于“乾 、坤 、艮 、兑 、坎 、离 、巽 、震”八卦 。他在另一篇文章里 ,又具体解释了“水” 、“火” 、“地”三个字 ,说明它们分别起源于坎 、离 、坤卦 。
当汉字还没有产生的时候 ,古人对很重要的事情要记录下来 。那么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在那时候 ,咱们的先人采取的有效办法是用实物记事 ,其中最常用的是结绳和刻契 。
结绳记事的说法最早见出现于《易经·系辞上》:“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 ,万民以察 ,盖取诸决 。”《庄子·胠箧篇》也说:“昔者容成氏 、大庭氏 、伯皇氏 、中央氏 、栗陆氏 、骊畜氏 、轩辕氏 、赫胥氏 、尊卢氏 、祝融氏 、伏羲氏 、神农氏 ,当是时也 ,民结绳而用之 。”一般说来 ,这十二个古代氏族是代表了前后不同的时期 ,可见 ,上古有很长一段时期先人们是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的 。神农氏是十二氏族中的最后一个时代 ,也是黄帝轩辕氏出现之前的一个有文字可考的时代 。应当说 ,在文字出现之前使用结绳的办法记事是可信的 。
《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 ,其有约誓之事 ,事大大结其绳 ,事小小结其绳 ,结之多少 ,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 ,亦足以相治也 。”《易经·系辞下》郑玄注也说:“事大大结其绳 ,事小小结其绳 。”
结绳记事起源于旧石器时代后期 ,绳索是当时原始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项发明 ,用来捆束东西 、捆扎武器 、捆绑野兽 、捆绑俘虏 ,当然 ,还用它编成片状的东西来遮盖或装饰身体 ,这是它的日用价值 ,而用绳子打结的方法来记录大小事情 ,则是赋予了它文化记载的功能 。当然 ,古人为了记住某件事情 ,比如某一次打猎的收获 ,或者某一次不同部落之间的战斗结果 ,也可以用石子在自己穴居的石洞壁上画上长短 、数量不一的线条 ,但相比来说 ,结绳记事更具有方便 、实用的特点 ,当部落迁居的时候 ,也可以随身带走 。结的大小 、多少和位置的不同 ,他们都会规定代表不同的意义 ,有大事在绳上结大结 ,有小事结小结 ,等以后需要回忆某事的具体情况时 ,看到绳结的形状和大小 、疏密排列 ,就能条件反射似的提取出大脑中的记忆信息 。
在今天的西南部族中仍然有一种结绳记事的传统 ,只是在一根主绳上挂着象征发生过的事情的物件 ,比如挂一个镰刀形的东西表示收割 ,挂一条红色的布来表示孩子出生等等 。根据记载 ,古埃及 、古波斯 、古代日本都曾有过结绳之事 。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考察 ,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保留此法 。
这表明 ,结绳记事确实是历史的遗存 。人们把结绳与文字联系在一起 ,主要是因为人类创造结绳记事的方法与发明文字的想法是很一致的 。
结绳之后出现了刻契 。作为帮助记忆以及作为契约用的刻契 ,比结绳前进了一步 。刘熙载《释名·释书契》:“契 ,刻也 ,刻识其数也 。”早在《列子·说符篇》已有刻契的记载:“宋人有游于道 ,得人遗契者 ,归而藏 之 ,密数其齿 。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这里所说的“齿” ,就是契刻上的齿痕 。
刻契主要用于战争和交换 ,在超越空间的限制来传递信息方面 ,它的功能和郑重程度都大于结绳 ,但它记事的功能更弱 ,历史的普遍性也较差 。不过 ,以齿记数的做法 ,对文字的产生也会有启发 ,作为前文字的一种现象也是可信的 。中国历史上 ,居地偏远的少数民族中间采用这种方式的比较多 ,自宋代以来 ,苗族 、瑶族等有关刻契的记载很多;清代海南岛的黎族长期使用刻契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还能见到 。现在的云南省博物馆都保存有彝族 、景颇族 、佤族 、拉祜族 、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刻契遗物 。
之史仓颉 ,见鸟兽蹄之迹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初造书契 。”又说:“仓颉之初作书 ,盖依类象形 。”刘勰的《文心雕龙·练字》也沿袭许慎的说法 ,有了“文象列而结绳移 ,鸟迹明而书契作”的名句 。由“鸟兽之迹”而“依类象形” ,这正说明最初的汉字是由象形的方法发明出来的 。
到此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极简汉朝史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 ,希望介绍关于极简汉朝史mobi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