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敦煌书法的简单介绍
敦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 ,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 、彩塑艺术 ,也保存了大
量的书法墨迹 。敦煌书法主要以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书法为主 ,还包括敦煌地区古遗址中
出土的汉代汉简书法 、石窟题记以及现存的碑文书法等 。
一 、敦煌遗书书法 。敦煌遗书包括了由晋 、十六国 、一直到北宋的4万多卷墨迹 ,对
研究中国文字楷化时期的历史及其书法艺术 ,是最丰富 、最系统的第一手资料 。敦煌遗
书的书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 ,称之为"经书体" 。"经书体"源于汉代的"简书
体" ,完成于唐代的楷体 ,是两晋以后抄写经卷的重要书体 。它祥尽的记录了中国文字隶
变以后向楷书转化的全过程 ,对文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
敦煌遗书中藏有唐代拓本三种 。有欧阳询书《化度寿岂禅师塔铭》 、柳公权书《金
刚经》 、唐太宗李世民书《温泉铭》 ,还有王羲之17帖临本3帖 。这些拓本和临帖极为宝
贵 ,是现在罕见的唐代墨迹珍品 。
敦煌遗书中关于书法理论的写本有三叶残卷 ,颇令人注目 。其一是论述写字方法的
,对笔划的比例关系 ,粗细 、长短 、宽狭 、字与字的大小关系都有祥尽和精辟的论述 。
其二和其三为王羲之书论 ,"笔势论"残卷 ,为民间传说中的王羲之书论抄件 。
敦煌写卷中的硬笔书法 ,是书法史未曾记载的民间创造 。所谓硬笔 ,当时为木笔或
苇笔 。从甘肃出土的实物来看 ,硬笔尖端劈为两瓣 ,完全与今日的蘸水钢笔尖相同 。这
说明我国硬笔书法自古有之 。
由于敦煌在历史上曾被多民族占据过 ,因此 ,在遗书中还保存了许多种少数民族文
字的写卷 。有梵文 、蒙古文 、回鹘文 、西夏文 、吐蕃文等等 。其中以吐蕃文(古藏文)
数量最多 。这些写卷均系毛笔或硬笔书写 ,相当工整流利 ,富有节奏感和独特的审美情
趣 ,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
敦煌遗书写卷 ,绝大部分用笔抄写 ,为古代民间书法大成 。卷子的抄写者都是被人
雇用的写经生或一般庶民 。他们常年抄写 ,熟能生巧 ,久书成艺 。有的书写雄强勇猛 、
大刀阔斧;有的书写娴熟娟秀 ,温文尔雅 。书体行 、草 、隶 、篆皆备 ,丰富多彩 ,表现
自然质朴 ,机动灵活 。其功力法度 ,审美情趣 ,都令人仰望赞叹!
二 、石窟题记 。在莫高窟492个洞窟内的壁画中 ,保存有大量的历史墨迹 。一为佛画
榜题 ,一为供养人题记 ,均为创作壁画的画工书写 。这些墨迹题记虽数量很多 ,但工拙
不等 ,除少数精良外 ,大部分为画工信手之作 ,多有错别字 。但书体具有古朴稚拙的乡
土气息 。
三 、敦煌碑碣书法 。敦煌地区遗存有唐代至清代许多碑碣 。其刻写的时代不同 ,书
法的格调也各有干秋 。其中唐初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为碑中精品 。其碑虽为楷
书 ,但有魏碑风格 ,结体及用字怪异 ,为后世罕见之碑 。
四 、汉简书法 。汉代筒牍是研究我国汉代历史最珍贵的资料 。同时也是研究两汉书
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第一手资料 。敦煌地区的汉代遗址中先后出土了约17480多枚汉代简
牍 ,在我国已发现的汉代简牍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敦煌汉简的出土 ,把隶书的成熟
期由过去人们公认的东汉晚期提前到了西汉中期 ,从中看出古隶向汉隶转化的剧变和成
熟过程 。汉简书法承上启下 ,开启了后世的楷 、行 、草书 。
2 、中国现存最早的书法作品
我国现存最早的书法作品是著名的《出师颂》 ,它是汉代索靖创作的书法作品 。
索靖(239一303年) ,西晋著名书法家 。字幼安 ,敦煌(今甘肃)人 ,是 “草圣”张芝姐姐的孙子 。官至征南司马 、尚书郎 ,封安乐亭侯 ,谥曰庄 。
据宋代《宣和书谱》记载 ,索靖少年时期就聪颖过人 ,具有出众的才华 。他与乡梓汜 衷 、张觑 、索介 、索永五人一起被称为“敦煌五能” 。
在书法艺术方面索靖造诣极深 ,不但达到了时代的高峰 ,而且在整个书法发展史上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索靖以章草名扬天下 ,是公认的西晋具有代表性的章草大家 。
索靖传承了张芝草书草法的精髓 ,同时也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发扬 。他的字势峻险峭迈 ,笔法力道坚劲 。
史评其书法为“与羲(王羲之) 、献(王献之)相先后也” ,唐代张怀瓘评其书曰:“幼安善章草 ,书出于韦诞 ,峻险过之 ,有若山形中裂 ,水势悬流 ,云岭孤松 ,冰河危石 ,其坚劲则古今不逮 。若云楷法则过于瑾 ,然穷兵极势 ,扬威耀武 ,观其雄勇欲陵于张 ,何但于卫 。”东晋王隐云:“靖草绝世 ,学者如云 ,是知趣皆自然 ,劝不用赏 。”
《出师颂》字体为章草 ,是章草书法中的标杆作品之一 。它把隶书的沉稳厚重与草书的流畅简洁高度融合 ,雄劲而又灵动 ,浑圆而又舒展 。且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凡钩笔都回锋蓄势 ,仿佛蝎子的尾巴一样 。这一笔势索靖自称为“银钩虿尾” 。
另外 ,横 、捺中隶书意味浓厚 ,用笔处处留 ,笔笔收 ,摄势自然 ,起到“笔短意长”的效果 。转折处则明显地变隶书的方折为圆转 ,每个字既具飘扬洒落的外形之美 ,又有内涵朴厚的意趣 。渊雅气息 、高古风韵 ,可以说是把隶书的朴拙与草书的流转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 。
今人曾评论:“它无一笔无隶意 ,又无一字是隶体;它亦无一笔见草率 ,而无一字不是草 。它的用笔是隶 ,结体似楷 ,意态是草 。它的用笔沉稳严谨 ,毫无苟且 ,笔势飞动;结体宽博 ,中宫凝聚;字字独立 ,气脉通畅 。它的流转至极点 ,朴素到极致 。它的用笔严谨毫无苟且 ,结体却简洁至极 ,丝丝入扣 。
3 、《敦煌书法典藏集-妙法莲华经》txt全集下载
敦煌书法典藏集-妙法莲华经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 ,点击免费下载:
4 、敦煌写经和龙门二十品 ,谁的书法价值更高?
其实这种问题很难给出一种直接的答案 ,就像颜真卿与柳公权 ,我们能说他们各有千秋 ,却很难分得高下 。
敦煌写经与龙门二十品亦是如此 。
其实两者在年代上有重合之处 ,笔意上已有相同之处 。举例说明 ,敦煌写经起于北魏 ,笔法以魏碑体(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为主 ,到唐代时多为楷书:而龙门二十品恰恰也是北魏时期的作品 ,因为是佛教题材 ,所以笔意庄重凝练 ,因刻在石碑上 ,开创了魏碑体的先河 。其实是有名人先写出来 ,由工匠刻在石碑上的 。
但也有区别 ,敦煌写经的作者多为以抄书为生的工匠 。他们是“久书成艺” ,但也不乏精品 。就曾有人评价敦煌写经中的精品说“足以抗颜 、欧 、褚” 。宋徽宗就曾特意收藏敦煌写经中的精品 。
当然 ,敦煌写经也并非个个精品 。毕竟是目的在于抄书赚钱 ,其现象可想而知 。
5 、敦煌文书中发现的唐太宗书法拓片是
敦煌文书中发现的唐太宗书法拓片是温泉铭 。温泉铭为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拓本 ,是唐太宗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 ,原石已遗失 。拓本原藏敦煌藏经洞 ,现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