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煤老板有多有钱
私营煤老板的资产基本都上亿了 ,一般在四五亿到几十亿之间 。 像一些年产三十万吨的小煤矿的老板 ,资产基本上三五亿 ,这部分人以后随着资源整合基本都将推出历史舞台 ,在这次资源整合以后他们还能在得到几千万到一两亿的补偿 。这些钱很大部分都在国家支持和鼓励下 ,由三五个人合资成立了些小额贷款公司 ,增加到了民间借贷市场 。 一些年产百万吨以上的中型私营煤矿的老板资产几乎都在十多亿 。
开矿需要的手续:
1 、先到工商部门核名 。
2 、到国土资源局办开采证 。
3 、到安全管理局进行审批 。
4 、到环保局进行测评 。
5 、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
6 、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证 。
2 、年轻人应该多看些什么书?
年轻人不知道挑选什么书籍阅读 ,可以直接走进书店 、图书馆 ,多逛 。无论你对什么主题领域有兴趣(即便你本人都还不知道) ,只要在书店里走逛 ,就能遇见让你产生共鸣的书 ,当某一本书你觉得看起来很有趣时 ,别怀疑 ,拿起来读就是了 。随着你一本接一本的阅读 ,你会发现自己的阅读偏好 ,慢慢的你就知道该怎么挑选适合自己的好书了 。
另外就是 ,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或工作来选书 。对于25~29岁的年轻人来说 ,应该多读一些有助于提升工作能力的实用书 ,30~34岁的人则不妨开始多读一些应用型的书籍 ,可以帮助你将来领导 、管理企业的书籍 。此外 ,也不妨多读一些哲学或历史类的书籍 ,也就是说 ,多读一些可以帮助你了解宇宙世界的运行法则 、组成元素 ,判断历史长期规律的书籍 。
选好书只是开始 ,如何阅读才是关键 。对于非文学 、哲学类的致用书籍 ,我是这样阅读的:
选择并拿到一本书之后 ,先看看前后序言 、目录等基本信息 ,然后根据这些基本信息 、以及自己看这本书的目的 ,提出几个问题 ,然后“用自己现有的一些知识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
然后对书籍进行快速阅读 。我通常是以每分钟两千字左右的速度(学习“精英特速读记忆软件”掌握的)对整本书籍 、或某些章节进行快速阅读 ,由此建立该本书的脉络 、知识架构 。期间我会找到这本书中我感兴趣的地方 、对我重要的地方 、或者一些看不懂的地方 ,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快速标记 。如果有必要 ,会对这些内容进行二次阅读 、以及精读 。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 ,再“根据书本内容”对阅读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再一次回答 。作答之后 ,把“阅读前的答案和阅读后的答案”进行比对 ,看看自己的回答有多少和作者讲的一样 ,还有哪些遗漏和差距 ,然后关注这些遗漏 、差距 、不一样的地方 。
这样的一个读书方法乍一看很麻烦 ,其实非常节约时间 ,更重要的是会提高我们的阅读收获 ,因为它可以很好地锻炼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分析整合能力 、思考能力 。
3 、山西煤老板是谁
面对财富 ,他们有点不知所措;面对风险 ,他们也有点不知所措 。他们买楼一出手就是一个单元 ,他们也大笔捐款为当地修路 、助学 。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媒老板和他的劳斯莱斯
数月前 ,一则“山西煤老板一次性团购20辆悍马”的传闻在民间引起轰动 ,也让公众对煤老板的生活浮想联翩 。
“太原是名副其实的名车之城 ,世界上最新最好的车 ,在太原都能看到 。”出租车司机马王英说 。
马王英说他对煤老板的心态特别平和 ,惟一令他担心的是 ,太原的房价在不断上涨 ,因为“一些煤老板一出手就是一个单元 。”
煤老板是些什么人?
在离太原一小时车程的古交市 ,几乎无人不知“厂子大 ,势力也大”的张新明家族 。他们在古交拥有两个大型焦化厂 ,并承包了12个煤窑 ,甚至拥有自己的铁路专用线和运输车队 。短短几年内 ,这个家族迅速发达 。今年3月份《新财富》公布的内地富豪榜上 ,张氏家族以29.9亿元位居第37位 。2004年 ,他们的名次是112位 ,被统计的家产是13亿元 。在更早一些的2003年 ,这个家族榜上无名 。
知情人说 ,张氏家族弟兄三个 ,从大到小依次是张新跃 、张新明和张星亮 。在这个家族的发展史上 ,2002年是个关键的年头 。这一年 ,中国的GDP增幅达到了8% ,这一数字在两年后提升到了9.5% 。房地产业 、钢铁业蒸蒸日上 ,煤炭需求剧增 ,而煤炭价格管制也开始松动 。一时间 ,拥有4000座煤矿的中国第一产煤大省山西成了掘金之地 。
在此前的20多年里 ,这个家族一直住在距古交市区15公里的河口镇吾儿峁村 。当地村民说 ,这是一个没有树 、没有水 、没有煤 ,只有黄土和石头的穷山沟 。就是在这个穷山沟的三孔窑洞里 ,张家度过了极其艰苦的岁月 ,张新明甚至当过很长时间的挖煤工 。
富裕后的张家为村里修建了一座庙 ,村里的一段公路也是他们出钱修的 。另外 ,张家每年都要给村民送两次面和肉 ,这个村里的年轻人 ,大多在张家的厂里上班 ,他们在村里的口碑很好 。
煤老板是怎么发起来的?
和张氏家族一样 ,山西的很多煤老板都在2002年火了起来 。他们几乎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某一天的早晨 ,当他们从黑乎乎的炕上爬起来 ,一开门 ,发现门口站着几位揣着钞票扬着笑脸的买煤人 。此前 ,为了把煤卖出去 ,他们到处求爷爷告奶奶 。
在2004年下半年 ,供需的失衡终于到达顶峰:为了确保买到煤 ,买煤人提前就把购煤款押在煤老板手上 ,“一押就是几十万 ,一定要你先收下 ,争得头上青筋直冒 ,生怕你收了别人的钱 。”事先没有人能想到会有这一天 。
“头几年不景气 ,很多煤老板都是亏本 ,看你能不能坚持下来 。”一位乡长说 ,“就是短短几年的事 ,坚持下来的 ,现在都成了亿万富豪 。”
煤老板能挣多少钱?
9月5日 ,晋城市沁水县的张进贵算了一笔账:如果井下的地质条件不错 ,包括兰花炭在内 ,每吨的成本不到80元 。这80元 ,已经包括工人的工资 、承包的费用和安全生产的投入 ,再刨去增值税 、地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税收 ,平均下来每吨煤的毛利润在150元左右 。
33岁的张进贵去年与人合伙承包了两座煤窑 ,一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 ,一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5万吨 。而实际上 ,这两座煤窑在去年的实际产量分别达到了40万吨和20万吨 。60万吨的出煤量 ,意味着它们为承包者带来了近9000万元的毛利润 。“一个设计年产30万吨的煤窑 ,去年的纯收入可以达到5000万元 。一个小煤窑在一年内造就一个千万富豪 ,一点问题都没有 。”张进贵估计 ,仅仅在沁水 ,就至少有上百位千万富豪 。
煤老板为什么睡不着觉?
“我才46岁 ,你看我头发都掉光了 ,我容易吗?”晋中市的煤老板宋实力对记者展示了一下头顶 ,说 ,“那些钱都是提着脑袋挣回来的 。”
在2000年的时候 ,井下“只出了一次事” ,但这一年宋实力啥钱也没挣 ,反而赔了9万元 。
大概也是从出事的那一天起 ,他就患上了“电话恐惧症” 。如果在夜里 ,手机突然响起 ,一看是矿上的电话 ,他“全身的汗毛都会立即竖起” ,这一晚上 ,也就别想再入睡 。后来 ,他又患上“声响恐惧症” ,有一次正在坑口和人说事 ,突然听到一声巨响 ,他以为是井下传出的动静 ,当场瘫倒在地 ,而实际上那只是一次爆胎 。
煤老板是怎么花钱的?
一夜暴富之后 ,面对成捆的钞票 ,煤老板们开始变得不知所措 。
绝大多数煤老板都没有读完高中 ,这决定了他们特有的消费习惯:汽车和手机肯定是最新的款式 ,但家中绝对不会有电脑 。张进贵相信 ,有80%的煤老板没有看书读报的习惯 ,原因是字认不全 。
据说大多煤老板对现金都特别钟爱 ,他们觉得把钱存在银行里总是有点不踏实 ,就像把钱放在别人家里 ,因此存折和银行卡用起来总是有点别扭 。
晋城煤老板崔发荣平时不注重穿着 ,有一次在当地的“凤展购物中心”看中一件名牌西服 ,但是售货员断定他买不起而不愿意让他试衣 。结果他一怒之下 ,买光了那家店铺的所有衣服 。
煤老板们在困难地适应着这一新局面 。一个最常见的努力是 ,他们试图享受咖啡厅的幽静和浪漫 ,但当电话响起时 ,嗓门总是大得如同战场上的报话员 。
几乎没有煤老板愿意在当地颐养天年 ,北京 、上海和海边城市是他们的首选 。事实上 ,大多数煤老板早已在这些地方购置了房产 。一个公认的数字是 ,他们每年要把100亿元的资金带出山西 。他们已不用每天亲自下井 ,而是雇人看守 ,自己遥控指挥 。
但除此之外 ,煤老板们也不乏善举 。
在99人的“2005福布斯慈善榜”上 ,张氏家族排在第29位 ,他们捐助地方公路建设200万元 、古交市段家岭生态园区治理工程161万元 。
据记者了解 ,山西某县100多家煤矿的老板们在政府倡导下 ,自2003年开始捐款用于当地的修桥铺路 ,捐款额在2004年为2.7亿 ,2005年仍是两个多亿 。
修路 、助学是他们主要的捐助方向 。朔州一位煤老板在酒桌上听闻邻村孩子失学的伤心事 ,当场“包下”这个村子50个孩子的所有学费 ,每个孩子5000元 。
煤老板今后的日子将会怎样?
这样的生意在今年却似乎变得难以为继了 。
眼下 ,晋中煤老板宋实力的两个矿正在停产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 ,山西省政府规定 ,在申办期间必须做到“一停三不停” ,即停工 ,但是井下抽水 、送风和瓦斯检测不能停 。现在 ,他们每天不进一分钱 ,水电费用却在4万元以上 。
这可能也是煤老板最为艰难的时刻之一 。一批有几千万身家的煤老板 ,此时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不继续投入 ,开采权就要被收回;继续投下去 ,又怕血本无归 。”据张进贵说 。
但煤还是照样抢手 。8月28日 ,在临汾市汾西县团柏乡 ,大批新购进的南骏牌运煤车开始日夜不停地运输 。问题在于 ,与2002年~2004年的势头相比 ,煤炭的利润已经开始下滑 ,宋实力断言 ,今年总体情况可能还凑合 ,但“到了明年下半年 ,这个行业就不好做了” 。
可即使煤价依然坚挺 ,煤也总有挖完的一天 ,那时煤老板和他们的乡亲又会怎样呢?
来源:《南方周末》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