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才子书是哪六本书
中国古代文学中 ,六才子是指六位文学才子 ,被誉为文学界的巨匠 。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 ,在当今社会中仍有所影响 。
第一本书是《庐山谣》 。该书是唐代王之涣所作 ,讲述了庐山的美景和兴奋的浪漫氛围 。王之涣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 ,以其独特的文学创作被世人所知 。
第二本书是《望海潮》 。该书是宋代文学家宋濂的杰作 ,以描写海浪起伏为主要内容 ,展示出作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想象力 。
第三本书是《红楼梦》 。该书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该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并通过这个故事描绘出清代贵族家庭的生活场景 。
第四本书是《凤凰台上忆吹箫》 。该书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 ,以叙述离别之情为主要内容 。该书主要描绘了王之涣和好友分别时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
第五本书是《三国演义》 。该书由清代罗贯中所著 ,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代表作 。该书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为背景 ,通过各种战争和政治阴谋 ,展示出了那个时期的生活形态 。
第六本书是《水浒传》 。该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由施耐庵所著 。该书以七十二烈士的故事为主要线索 ,并通过这些故事描绘了中国明代的社会风貌 。
2 、请问金圣叹到底是说“六才子书”还是“五才子书”?
五才子书好像就是减少了《西厢记》吧?为什么呢?
3 、金圣叹拟逐一批注六才子书但只评完两部其中之一是《水浒》另一部是什么
金圣叹在其《〈三国志演义〉序》云:“余尝集才子书者六 。目曰《庄》也 ,《骚》也 ,马之《史记》也 ,杜之律诗也 ,《水浒》也 ,《西厢》也 。谬加评订 ,海内君子皆许余 ,以为知言 。”
拟逐一批注"六才子书"包括:
第一才子书:庄子所著《庄子》
第二才子书:屈原所著《离骚》
第三才子书:司马迁所著《史记》
第四才子书:杜甫的《杜诗》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所著《水浒传》
第六才子书:王实甫所编《西厢记》
但是 ,“六才子书”评点仅完成第五 、第六两种 。
——即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所著《水浒传》和第六才子书:王实甫所编《西厢记》
其余因为金圣叹被杀而未完成(如《杜诗》只写了一部分)
4 、清代著名理论家 、批评家金圣叹将《_》《_》《_》《史记》《西厢记》及杜甫诗相提并论和称为六才子书
清金圣叹 以《庄子》 、《离骚》 、《史记》 、 杜甫 律诗 、《水浒传》 、《西厢记》为“六才子书” ,并加评订 。其《〈三国志演义〉序》云:“余尝集才子书者六 。目曰《庄》也 ,《骚》也 , 马 之《史记》也 , 杜 之律诗也 ,《水浒》也 ,《西厢》也 。谬加评订 ,海内君子皆许余 ,以为知言 。” 表列如下:
六才子书是由明末金圣叹(1608年—1661年)所评定 。
第一才子书:庄子所著《庄子》
第二才子书:屈原所著《离骚》
第三才子书:司马迁所著《史记》
第四才子书:杜甫的《杜诗》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所著《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 ,原书一百回 ,删定为七十回 。
第六才子书:王实甫所编《西厢记》
5 、十大才子书的十大才子书的来历
十大才子书的首创者是清朝初年文学大家 、被胡适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人的金圣叹 。而最初的他 ,将传统经典作品中的《庄子》 、《离骚》 、《史记》 、杜甫的诗 、《水浒传》 、《西厢记》称为“一庄 、二骚 、三史 、四杜 、五水浒 、六西厢” 。此说震动当时的文学界:有人表示接受;也有人认为他离经叛道:将《庄子》 、《史记》与《水浒》 、《西厢记》并列 ,后又统一用才子书来定名排序 ,简直是一派胡言 。
金圣叹的好友 、大戏剧家李渔对他说:“《水浒》在小说家 ,与经史不类;《西厢》系词曲 ,与小说又不类 。”金圣叹接受了李渔的意见 ,他们共同推举毛纶 、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为第一才子书 ,其后依次为《好逑传》 、《玉娇梨》 、《平山冷燕》 、《水浒》 、《西厢记》 。根据他的倡议 ,毛纶先生批出《琵琶记》 ,命名为《第七才子书琵琶记》;岭南才子钟戴苍效法毛纶 ,评点批注出《花笺记》 ,命名为第八才子书 。此后 ,又有人批出《捉鬼传》 、《驻春园》 。这样 ,就形成了十大才子书 。
但遗憾的是 ,“十大才子书”因种种原因 ,被历史湮没 ,现今之人 ,只知有四大名著 ,却不知中国历史上还有“十大才子书”一说 。
对于中国古典文学 ,今天大多数人只知道“四大名著” ,说起“十大才子书” ,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但在二三百年前 ,“十大才子书”不但读书人几乎都知道 ,就是粗通文墨者也要寻来一睹为快 。清代咸丰年间 ,有人曾说:“读书人案头无《西厢》《花笺》二书 ,便非会读书人 。”可见名列“十大才子书”中的《西厢》《花笺》在当时的影响不亚于今日的“四大名著” 。
“十大才子书”的排序是:
第一《三国演义》 ,元末罗贯中著 ,清初毛宗岗评点 。
第二《好逑传》 ,又名《侠义风月传》《侠义好逑传》 ,清初名教中人(又名华阳散人)编次 ,游方外客批阅 。
第三《玉娇梨》 ,又名《双美奇缘》 ,明末清初荑荻散人(又称荻岸山人 、荻岸散人)编次 ,天花藏主人评点批注 。
第四《平山冷燕》 ,清初佚名氏著 ,荻岸山人编次 ,天花藏主人评点批注 。
第五《水浒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著 ,金圣叹评点批注 。
第六《西厢记》 ,元代王实甫著 ,金圣叹评点批注 。
第七《琵琶记》 ,元代高明著 ,明末清初毛纶评点批注 。
第八《花笺记》 ,明末清初作 ,作者佚名 ,静净斋主人钟戴苍评点批注 。
第九《捉鬼传》 ,清初樵云山人编次 。
第十《驻春园》 ,又名《双美缘》 ,清中叶吴航野客编次 ,水箬散人评点批注 。
“十大才子书”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明末清初 ,金圣叹从经史典籍 、诗词歌赋 、戏曲小说中选出六部书 ,认为是千古绝唱 。这六部书是:一庄(《庄子》) 、二骚(《离骚》) 、三史(《史记》) 、四杜(杜甫之诗) 、五水浒 、六西厢 。金圣叹称它们为“才子书” ,也叫“天下必读才子书” ,并对后三部书作了详细的评点批注 ,特别为《水浒传》与《西厢记》写了序文 ,并重新编撰 ,于是就有了后来广为流传的《金圣叹评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和《金圣叹评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这两部书也曾以《第五才子书》与《第六才子书》的名目分别在顺治元年(1644)前后 ,和1657年正式刊出 。 将稗官野史 、戏曲小说与儒家经典著作并列 ,金圣叹是第一人 。鲁迅说:“金圣叹抬起小说传奇来 ,和儒家经典《左传》等并列 ,是了不起的大贡献!”金圣叹更大胆的是将流传已久的120回本《水浒》斩断 ,弃后50回投降招安等内容 ,自撰一段“梁山泊英雄惊恶梦”作为收场 。而他评点的《西厢记》更令人耳目一新 。李渔说:“读金圣叹所评《西厢记》 ,能令千古才人心死 。”
康熙四年(1665) ,毛纶受金圣叹的影响用两年多时间将一部《琵琶记》批出 。他认为《琵琶记》为绝世妙文 ,甚至胜过金圣叹所评的《西厢记》 。既然《西厢记》为“第六才子书” ,毛纶就将自己评点的《琵琶记》列为“第七才子书”刊行 。
毛纶之子毛宗岗在其父《三国笺注》的基础上 ,依照金圣叹评点《水浒》《西厢》的方法 ,对罗贯中著《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了修订编纂 ,逐句逐段评点批注 ,并请金圣叹为之作序 。康熙十八年(1679)刊行时 ,在《三国志演义》前面加上了“圣叹外书”与“第一才子书” 。于是 ,《第一才子书三国志演义》广为流传 ,淘汰了“三国演义”的其他版本 。
《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与《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原是依据金圣叹“一庄”“二骚”的次序排定 。虽然金圣叹从评论文章做法 、统论天下最好的文章角度能够如此排列 ,但《庄子》《史记》毕竟与小说 、戏曲的文体 、文心不同 。所以 ,毛宗岗批注的《三国志演义》以“第一才子书”之名面世 ,立即得到读书人的普遍认同 。至此 ,才子书系列框架就以小说 、戏曲为主了 。
当时排行榜上只有第一 、第五 、第六 、第七才子书 ,尚有缺项 ,于是文人雅士纷纷编撰可以列入才子书系列的书籍;书肆上的好利之徒也群起以“第某某才子书”之名刊行书籍 。首先推出来的是《第三才子书玉娇梨》 。 《玉娇梨》书名得自书中三个主人公的名字(白红玉 、吴无娇 、卢梦梨中各取一字) ,荑荻散人编次 ,天花藏主人于顺治十五年(1658)评点批注 ,后来以《玉娇梨袖珍第三才子书》为名 ,在聚锦堂 、益智堂 、经伦堂 、宝仁堂等书坊里多次刊刻印行 。将它排名第三是因为书中写了三位绝世才女 。
《第四才子书平山冷燕》也是荑荻散人编次 ,叙述两对才子才女的悲欢离合 ,书名《平山冷燕》也是从四个人名中各取一字 。
比《玉娇梨》《平山冷燕》稍晚一点的是18回目的《好逑传》 ,书中讲的虽然也是才子佳人之事 ,但是人物性格比较突出 ,文笔也高超许多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赞此书:“文辞较佳 ,结构比较紧凑 ,特点有喜剧意味 ,有些反面人物写得比较生动 。”此书广受欢迎 ,很快被译成德文 、法文 ,后来又译成英文 、俄文 ,于是便排在第二的位置上 。这几部书虽然刊刻很早 ,但被正式命名为第二 、三 、四才子书 ,是在1679年《三国志演义》流传之后 。
毛纶之后 ,岭南钟戴苍也仿照金圣叹的手法对广州当时风行的一部《花笺记》加以评点批注 ,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以《第八才子书花笺记》为名刊行 ,一经出版 ,立即引起轰动 ,“第八才子书”得到认同 。
钟戴苍此后又评点了《二荷花史》 ,批注了《金锁鸳鸯珊瑚扇》 ,命名为第九 ,第十才子书 。至此 ,“十大才子书”齐全了 。 《花笺记》《二荷花史》《金锁鸳鸯珊瑚扇》 ,都是被岭南人炒作起来的 ,中原和江南一带的人自然也不甘寂寞 ,纷纷将一些稍有影响的作品 ,评点批注之后依附到才子书的序列中 。
如晴川居士将博陵崔象川编次的 ,描写八个才子才女的故事《白圭志》评点后也列为“第八才子书” 。
与《二荷花史》并列“第九才子书”的有山西阳直樵云山人于康熙五十八年(1720)所著《捉鬼传》(也叫《斩鬼传》《平鬼传》《钟馗捉鬼全传》) 。其书出版后有压过《二荷花史》的势头 。受其影响 ,不久便有上海人张南庄编著 、过路人评注的同类性质小说《何典》(也叫《鬼话连篇》)问世 。它也被列为“第九才子书” 。
乾隆四十七年(1782) ,吴航野客撰写了一部《驻春园》(又名《双美缘》) ,经水箬散人评点批注后定名为“第十才子书”刊行 。此外 ,崔象川以“不题撰人”的笔名编著的《三合剑》(又名《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三合明珠传》) ,也与《金锁鸳鸯珊瑚扇》 ,同榜共列为“第十才子书” 。
由此看来 ,“十大才子书”由顺治元年(1644)首出 ,到乾隆中叶(1782)前后经过了138年 ,才算最终排定 。需要指出的是 ,第八 、九 、十才子书虽然有数本同列榜上 ,但体例 、风格乃至于文笔境界有所不同 ,稍逊者便渐渐地从历史的排行榜上淡出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